中國網天津6月27日訊(記者 白石)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如何將政策、産業、企業、人才和資本等要素整合,構建起跨區域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任務。

今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考察時強調,自主創新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日前,中國網記者隨同“京津冀協同發展線下走訪活動”來到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通過實地採訪了解到北京中關村和天津濱海新區是如何為創新創業者搭建融通橋梁,為跨區域雙創融合進行破題。

眾所週知,北京中關村具有成熟的創新創業模式和海量的人才資源,天津濱海新區則是北方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二者建立合作會産生怎樣的效果呢?

在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雷看來,中關村與濱海新區的協同發展不僅為這家致力於智慧機器人研發和應用的年輕企業帶來了優惠政策的紅利,還為企業員工解除了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張雷對中國網記者説,卡雷爾公司最早成立於北京中關村,但是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步伐加快,北京和天津共同出臺了越來越多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為了公司的未來發展,總部最終下決心將公司的研發、生産和銷售業務全部遷到濱海新區來。

張雷表示,公司這麼做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京津冀地區的交通越來越便捷,特別是從天津到北京十分便利;二是天津自身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製造業發達,而且在多個方面承擔著全國改革試點的任務,企業能夠獲得明顯的政策紅利;第三;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提供了優厚的減免政策,企業扶持資金和辦公場所免租金,以及各類人才補貼和獎勵措施。

“現在天津市對各類高職稱人才都出臺了獎勵措施,這是吸引我們公司的高科技研發人才來津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天津高校集聚,我們也不會擔心找不到合適研發人才。”

張雷説,“公司來到天津後,研發、生産和銷售並未受到影響,目前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建立了業務網路,産品應用於醫院、圖書館、銀行和政務大廳等不同場景。”

“人工智慧是新興産業。京津冀協同發展步伐在加快和天津人才資源也更加集聚,因此,我們十分看好企業在天津的未來前景。”他説。

據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投促局局長王曉偉介紹,北京市、天津市兩市政府于2016年9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與當年11月成立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截止到今年5月底,科技園已經吸引1150家企業落戶,註冊資金達到116億元。其中來自北京的企業超過了240家,産業協同創新初見成效。

2018年12月,由北京中關村管委會和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共同籌建的天津濱海—中關村協同創新示範基地正式成立。這為天津濱海進一步連結北京乃至全球的技術、人才和科技資源,搭建起重要的科技創新平臺與服務體系。

王曉偉認為,受益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一方面,越來越多北京企業到天津創業,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動了天津科技型企業的發展。

“我們的科技園不僅僅是吸引企業留下來,還要讓企業員工和人才真正留得住。”王曉偉説。

他舉例説,園區對企業新引進的大學生和歸國留學人員提供落戶連續三年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其中大學畢業生每人每年1.2萬元,碩士研究生每人每年2.4萬元,博士研究生為每人每年3.6萬元。

王曉偉表示,為了讓這些年輕人才在工作之餘更好地放鬆生活,園區還建設了體育鍛鍊和休閒娛樂設施。同時,園區還為青年人才在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多個領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正是這些無微不至的關心為創新創業者免除了後顧之憂,也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年輕人才來這裡開啟創業之路。

相信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推進,創新創業團隊在京津兩地之間的融合、互動、交流日益緊密,不但成為激活兩地加快轉型發展的新生力量,而且在深化協同方面將會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6月26日,科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向媒體記者們介紹最新科研成果。(中國網記者 白石攝)

6月26日,卡雷爾公司的一台人工智慧機器人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向訪客展示服務功能。(中國網記者 白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