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汗正在給扶貧幹部幫忙移栽的蔬菜澆水。段祺沛 攝

核心閱讀

努爾汗家原先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三工河鄉柏斯胡木村的墊底戶,一家4口人中,有3人都生著病。

得益於當地的政策,努爾汗家獲得了精準幫扶:治病,有人幫著協調和報銷;就業,有人幫著跑前跑後張羅;生活,有人幫著翻修房屋,吃菜都有人幫著出招。

如今,努爾汗家退出低保了,貧困帽摘了,但長期幫扶還在繼續,他們家的溫馨日子將會持續下去。

一家四口,三個病人,房子冬天冷得像冰窖,兒子巴扎漢一直娶不上媳婦兒——疾病快把努爾汗壓垮了。

現在,可真是充滿了希望:努爾汗能下床了,兒子治好了眼病,還找到了工作,女兒也重新上了班。提起娶媳婦兒,巴扎漢靦腆地笑了:正在找女朋友呢。

治好了病、找到了活、修好了房,上了這三個臺階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三工河鄉柏斯胡木村曾經的墊底戶,如今過上了好日子。

第一個臺階

治好了疾病,看到了希望

走進努爾汗家的小院子,老人正拄著拐杖曬太陽。不遠處的牛舍裏,5頭牛正在悠閒地嚼著乾草。見我們來了,老人趕忙開門,將我們讓進了屋。

“老人現在願意跟我們説説話了,以前看到我們來都不吭聲。”隨行的三工河鄉扶貧專幹喀克木悄悄説。

“那是為啥?”記者問。

“他們家之前日子不好過,吃低保,每次我們來,一問他家的收入,就以為要取消他的低保政策,心裏抵觸情緒比較大。”喀克木説。

一年前,努爾汗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累及雙膝,加上原發性高血壓,躺在床上下不了地,老伴阿孜汗也因高血壓長期服藥。兒子巴扎漢因小時候一次意外受傷無錢醫治,導致雙眼逐漸失明。照顧一家人的重擔落在女兒古麗娜爾的肩上,除了每年1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家裏幾乎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2017年,昌吉州人民醫院駐該村工作組成員劉懷民和努爾汗一家結成了“親戚”。在他的幫助下,巴扎漢接受了免費手術,眼睛重見光明。

努爾汗的腿需要做雙膝關節置換術,還得去烏魯木齊的大醫院,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努爾汗想都不敢想:一是沒錢,二是沒個得力的人照顧,去了連路都不認識。

阜康市政協副主席蘇秋月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努爾汗一家是精準扶貧對象,按照昌吉州精準扶貧要求,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支付報銷比例可達到95%,錢的問題解決了。

在蘇秋月和鄉幹部的幫助下,2018年3月,努爾汗住進了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關節外科的病房。“蘇副主席在醫院陪著我,前前後後跑著辦手續,做完手術還照顧我。”努爾汗説。

手術總共花費12萬元,通過新農合報銷、大病救助、民政救助、殘聯幫扶和政府兜底,努爾汗算上路費也只花了8000元。

今年初,努爾汗還被納入了慢病救治範圍,每月有600元免費用藥額度,高血壓也不再發愁了,老兩口可以相互照顧。努爾汗這才明白,幹部們到家裏來不是要給他“摘政策”,而是真的來幫忙。

第二個臺階

找著了工作,摘掉了帽子

父親和哥哥的病治好了,古麗娜爾便去阜康市一家大型超市當了收銀員,一個月2000元工資,除了自己的花銷,還能往家裏貼補一些。

巴扎漢的眼睛治好了,心病卻沒去掉,而這成了老父親心裏沉甸甸的大石頭:兒子從小就內向,這麼多年眼睛又不好,到後面徹底看不見了,人一直沉浸在自卑當中,不願意走出家門。30齣頭的人了,不出去找工作,連娶媳婦兒的想法都沒有。

三工河鄉副鄉長蘇寧最了解這個情況:“那會兒我到屋裏跟老人説話,巴扎漢坐在另一間屋裏都不到跟前來,不知道在想啥,不説話,更別説笑容了,整個就是死氣沉沉。”

蘇寧説,把巴扎漢叫到跟前來問,這麼大個小夥子,你為啥不出去找工作?回答他的只有沉默。

“回回來,回回説,回回沉默。”蘇寧著急了。剛好柏斯胡木村有個安保崗位缺人,蘇寧讓村幹部三番五次去勸説巴扎漢:“你先來試試,不行再説。”

到府勸説的次數多了,巴扎漢終於鼓起勇氣準備走出家門試試。這一試,才發現也沒啥難的,幹到現在快一年了,他也沒打過退堂鼓。

剛好到了午休時間,巴扎漢回家給父親和自己準備午飯,順便給牛添把草。他依然是個內向的小夥子,見家裏來了人,笑了一下就算是打了招呼。

待記者問起現在的工作如何時,才開口説幾句:“離家近,家裏的事兒能幫上忙,中午休息一個小時還能回家吃飯,照顧一下爸爸媽媽。一個月3000元錢,能幫家裏減輕不少負擔。”

“還不想娶媳婦兒嗎?”喀克木跟他打趣兒。

“正在找女朋友呢,還得存點錢。”巴扎漢靦腆地笑了。匆忙吃過午飯,他又回到了村委會。

“以前怕我們來了給摘政策,結果現在他自己上班掙了錢,自己要求退出低保了。”喀克木説,家裏有兩個勞動力,都有穩定工作,兩位老人每人每月還有養老保險發的170元錢,努爾汗家的收入已經達到了全鄉每人平均收入。

“帽子摘了,政策還不能摘,我們‘五位一體’的幫扶還要繼續,一個協調市領導、一個幫扶責任人、一個幫扶單位、一個幫扶企業和一個村幹部,將長期持續進行幫扶,保證穩定脫貧。”蘇寧説。

第三個臺階

住上暖房子,種起小菜園

努爾汗家的房子不錯。2009年從天山天池自然風景區生態搬遷到柏斯胡木村,山上的房子補償了8萬元,山下的房子由政府補貼後,只花了3.8萬元,剩下的4萬多元用來裝修,三居室的富民安居房結實、亮堂。

以前沒有錢做外墻保溫,一到冬天,家裏自己燒暖氣,煤燒多了費錢,燒少了屋裏冷。2017年,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66平方米的房子做好了外墻保溫,3萬多元花費自己一分錢沒出。

勤快的阿孜汗在陽臺上養了不少花,打理得細緻,葉子翠綠,花也開得正熱鬧。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一隻貓窩在角落打起了呼嚕。

去年春末,昌吉州人民醫院駐村工作組給村裏的貧困戶免費送了菜苗,並全程指導他們種菜。到了夏天,努爾汗家就吃上了自家菜園裏的菜。

“牧民的飲食習慣以肉和奶為主,很少吃蔬菜,我們得通過引導,慢慢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更健康一些,生病的幾率就小一些。”蘇寧説,今年又給努爾汗家發放了一批菜苗,這樣也能降低他們的生活成本。

努爾汗算了一筆賬:買菜得去市裏,來回車票20元,蔬菜沒法長期存放,隔三差五就得去一趟,這一個月下來光車票錢都要100元左右,加上買菜錢,得花近200元。自己種菜,不僅吃著新鮮,還把這些錢都省下了。

努爾汗家的院子大,除去養牛的圈舍和一小片菜地外,還有很大一塊空著。幫扶小組已經開始考慮新的幫扶計劃了。“巴扎漢下班回家後時間還比較富餘,今年爭取把庭院經濟發展起來,這又是一筆穩定的收入。”蘇秋月説。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6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