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左一)帶領老鄉們一起製作刺繡。資料圖片

“五一”前夕,陸婷來到貴陽,參加貴州省道德模範授獎儀式。活動剛結束,她匆匆離開會場。和客戶約好的時間快到了,還有筆生意要談。

陸婷是黎平縣彥婷手工刺繡坊總經理,談生意如此積極,因為訂單後面,連接著老鄉的幸福生活。

10年前,大學畢業的陸婷當上了一名鄉村代課教師,教孩子們唱侗歌。她怎麼也想不到,一根小小的繡花針,改寫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陸婷出生於黎平縣一個侗族家庭,母親是村裏有名的刺繡高手,為了不讓手藝失傳,她讓女兒幫自己找幾個年輕徒弟。“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刺繡又不賺錢,沒人願意回來學。”苦尋無果,母親唉聲嘆氣,陸婷便離開最喜歡的講臺,26歲那年拿起了繡花針。

“半路出家,要學就學紮實,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侗繡有12種繡法,分佈在不同的鄉鎮裏,幾乎不外傳。不服輸的陸婷,走村串寨找老繡娘拜師學藝。一年多時間,她掌握了所有繡法。

2014年,陸婷在縣城創辦手工刺繡坊,借助電商平臺銷售侗族特色刺繡品。很快,各地訂單陸續飛來。“刺繡品賣出去能有份收入,何不拉大家一起幹?”陸婷想起了村寨裏的繡娘,空有一門好手藝,卻找不到脫貧致富的門路。

陸婷試著把大家的作品收過來,在自己的平臺銷售。然而,整整大半年,一件都沒賣出去。“她們不懂平繡技法,風格款式太陳舊,沒法滿足現代審美需求。”找到問題癥結,她決定給繡娘培訓,教授新的刺繡技法。

“好你個女娃兒,才學了幾天刺繡,就想給我們當師傅。”陸婷籌集到2萬多元,買來布料和針線,在老家永從鎮辦起培訓班。沒想到,即使分文不收,老繡娘也不買賬,培訓班無人問津。

陸婷挨家挨戶去做工作,承諾只要按要求供貨,保證全部回收。最終,在村幹部幫助下,總算招到70個繡娘。“果然沒有忽悠我們,跟著她學一段時間,真是有變化。”42歲的賈榮芳,是當時最年輕、也最認真的一位學員。改用新技法後,她的刺繡一個月賣到2000元,日子活泛起來。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陸婷的做法。

陸婷很清楚,要想做大刺繡産業,傳統手藝不能後繼無人,僅靠老繡娘還不夠,更要把年輕人吸引進來。她擴大培訓規模,在各個鄉鎮開設培訓班,幫助更多年輕人儘快掌握刺繡技能。“沒想到老家有這麼好的發展機會,幸虧當初留下來了。”“90後”陸續江本打算外出打工,在車站被陸婷攔了回來。老師教授,加上自己勤奮努力,短短兩年,她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侗繡設計師。

陸婷的足跡,踏遍了黎平403個村。1000多名農村婦女、殘疾人和年輕人,接受了專業刺繡培訓,帶動3000多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這些繡娘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每賣出一件産品,按售價的95%支付報酬。”陸婷介紹,如今繡坊年産值已突破1000萬元,不少老鄉摘掉了貧困帽。

2018年5月,陸婷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我有一個美麗的刺繡夢想,就是帶動更多老百姓,用巧手繡出美好生活。”陸婷説,要為脫貧攻堅貢獻青春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0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