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日理萬機,事情那麼多,工作那麼繁重,能夠牽掛一個民族,一個地方,這讓我們深深感動。總書記的回信,會變成我們幹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苦幹、實幹、親自幹,堅決打贏怒江脫貧攻堅戰!”4月16日下午,雲南省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在與中國外文局調研採訪團一行交流時説。
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在與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高岸明帶領的調研採訪團一行交流。(中國網記者房小棋攝)
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他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鬥。
“是激勵,更是動力。”
“脫貧只是第一步,美好的日子在後頭。總書記的回信極大地鼓舞了怒江州各族同胞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怒江州長李文輝説,總書記的回信對獨龍族寄予了美好期望,同時又為獨龍族同胞送上了美好的祝福,“是激勵,更是動力”。
獨龍族是中國28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獨龍江鄉。當地山峻谷深,自然條件惡劣,一直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春天裏的獨龍江(《今日中國》記者馬力攝)
2018年底,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當地群眾委託鄉黨委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這一喜訊。
總書記的回信讓獨龍江鄉的幹部群眾備受鼓舞。“沒想到總書記在百忙之中還牽掛著我們獨龍族同胞,看到他的回信,我們真的是熱淚盈眶。”39歲的獨龍江鄉鄉長孔玉才告訴記者,這已經是獨龍族同胞第二次跟總書記通信了。
2014年元旦前夕,獨龍江鄉幹部群眾給總書記寫了第一封信,報告了獨龍族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即將貫通的消息。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重要批示,勉勵獨龍族同胞加快脫貧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人民同步小康的夢想。
“我爺爺早年任獨龍江鄉長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看到獨龍族脫貧,如今他老人家的夙願終於實現了。”孔玉才説。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與貧窮抗爭的意志。”
正在草果基地勞作的高德榮,他每年為獨龍族群眾免費培訓草果種植技術,草果種植已經成為當地的富民産業。(《今日中國》記者馬力攝)
65歲的高德榮是土生土長的獨龍族幹部,曾擔任貢山縣縣長。他帶領鄉親們修路架橋、發展産業、脫貧致富,幾十年如一日,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老縣長”。
在獨龍江鄉的幹部群眾心裏,獨龍族能整族脫貧,和老縣長多年來的辛苦和付出是分不開的。“他常説,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與貧窮抗爭的意志。”孔玉才説,讓獨龍族同胞早日過上富裕幸福的日子,是老縣長畢生的追求。
總書記回信後,老縣長更有幹勁兒了。4月18日下午,在獨龍江鄉草果種植培訓基地,當記者看到高德榮時,他已經在這裡連續勞作了6個小時。
“總書記的回信既是對我們多年來脫貧工作的肯定,同時又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雖然我們整族脫貧了,但這還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我們還要下大力氣加強娃娃的教育,保護好我們的生態,通過發展草果等種植産業,讓群眾的收入再多些。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沒有共産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獨龍族的今天。”如今高德榮雖然已經退休了,但他説,作為一名老黨員還要“繼續發揮餘熱、做貢獻”。
清晨,乾淨整潔的獨龍江鄉街道。(《今日中國》記者馬力攝)
“對著北京説一句:總書記,我們等您來喝包谷酒!”
2014年貫通的獨龍江隧道解決了獨龍族群眾的出行難問題。(《今日中國》記者馬力攝)
“現在怒江正在進行美麗公路建設,我們鄉在繼續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雖然很多遊客暫時進不來,但我們現在每月的收入能到四五千元,生活有保障。”在獨龍江鄉的馬庫村,28歲的農家樂老闆唐小聰説,他和家人是怒江發展變化的受益者。
唐小聰和家人一直生活在大山裏,在去貢山縣城讀初中之前,他沒有吃過白米飯,從家到縣城上學要走上三四天,冬季大雪封山,寒假只能待在學校裏。“後來我們這裡通了公路和隧道,出行再不會受干擾。現在WIFI、網購、家用電器一個都不少。”唐小聰親歷了獨龍江的發展變化。2013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的父母從山上茅草房搬進寬敞明亮的大房子,家人對黨和政府的安居溫飽工程充滿感恩。
新一代獨龍族人唐小聰和愛人經營的農家樂給家人帶來幸福生活。(《今日中國》記者馬力攝)
總書記的回信,讓唐小聰和家人對未來的信心更加堅定。他説,如今獨龍族百姓的日子,就像新釀的包谷酒,味道香醇。當著記者的面,唐小聰端起一碗今年新釀的包谷酒説:“我要對著北京説一句:總書記,感謝您的牽掛和關心,我們脫貧了,我們等您來喝包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