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打拼26年,從一名學徒到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彭啟有

近日,深圳祥利工藝傢俬有限公司技術主任王國華喜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消息傳來,熟悉王國華的人都認為他當之無愧,紛紛向他表示祝賀。

近年來,王國華獲得不少獎項和榮譽。2014年,榮獲“觀瀾杯”全國紅木雕刻大賽特等獎;2017年,榮獲“中國傢具行業技術能手”、深圳市技術能手稱號;2018年,榮獲深圳市技能大獎。2015年和2018年,兩次榮獲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章。

  20多年打磨

王國華1976年11月生,浙江東陽人。浙江東陽是著名的木雕之鄉,王國華從小耳濡目染,認準了要走雕刻這條路。

16歲那年,他開始拜師學藝,選擇了雕刻工藝中手法最細膩、最難學、也是最有藝術感的紅木雕刻工作。

第一個月,師傅只給了他幾塊邊角料和一把雕刻刀,要他把木頭鏟光。“那一個月,我的手上磨出了泡,結出了厚厚的老繭,但是卻練出了手勁和對木雕的感覺”。

這一學就是6年,跟師傅同吃同住。其中,頭三年是完全沒有報酬的。1993年,王國華跟著師傅來到深圳,便再也沒有離開過。他説,東陽那邊做雕刻的人才比較多,深圳這邊做這一行的人少很多,政府部門對技能人才很重視很關心。深圳經濟發展很快,又是一座移民城市,人與人之間容易溝通,非常適於創業。

20多年過去,王國華仍清晰地記得當年初到深圳的情景:“學習過程中,師傅們休息的時候,我們常常在一起研究他們的作品,看看誰的做得比較好,不斷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至2017年,王國華連續4年奪得祥利公司職工雕刻大賽第一名。與此同時,他又先後奪得深圳市第八屆及第九屆職工技術創新運動會木雕工比賽一等獎。

化腐朽為神奇

如今,王國華成了公司雕刻技術的主力軍。以前幫過他的師傅,如今退休的退休,回老家當老闆的當老闆了。

由學徒變成大師傅,承擔的責任自然更多。近年來,祥利公司的大型雕刻,基本上都是王國華帶領團隊製作完成的。每年,他都有一兩件大型作品問世。每一件大型雕刻,都要弄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

藝術無價。王國華説,雕刻藝術可以讓木料大幅升值,化腐朽為神奇。一件木料,通過雕刻,身價升值不可估量。“路邊的爛木頭、廢木料,經過我們加工,賣到幾千元是很正常的事情”。

雕刻工作通常被認為枯燥和乏味,不過,王國華卻很享受每一件作品給他帶來的新鮮感和滿足感。他最滿意的一件深雕作品,是與6位師傅一起耗時一年完成的。那是一件長10多米、寬5米多的花鳥屏風。

大型傢具雕刻價格不菲。經王國華之手完成的最貴一套賣了上千萬元,其他大部分也賣到四五百萬元一套。

隨著技術的發展,木雕行業也由純手工逐漸向機械化發展,市場上看到的很多木雕傢具,據説60%~70%的工作由機器完成。雖然有時也會使用機器打粗胚,但王國華更喜歡自己動手用雕刻刀製作。

在提升自我的同時,王國華堅持“傳、幫、帶”,將自己的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帶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