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殷欣):一個月前,在習近平主席訪問義大利期間,中意兩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時,義大利總理孔特宣佈決定出席于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之際,多名義大利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積極評價中意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人文合作前景。

隨著中意兩國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輿論普遍認為此舉標誌著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入新時代,將更加充分地釋放兩國合作的潛力。2020年兩國將迎來建交50週年,義大利博洛尼亞博物館機構主席、博洛尼亞大學傳播學教授羅貝托·格朗蒂教授認為,義大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助於兩國文化交流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很有意義,某種程度來説是對49年前中意兩國建交時所秉承的精神的傳承。明年是意中建交50週年,因此我相信這將成為兩國人文交流發展的一大契機。”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以來,秉承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等創新理念的“一帶一路”倡議讓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猶疑觀望,堅定地加入到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來。在義大利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成員的背後,中意兩國密切的人文交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歷史學教授阿格斯蒂諾·喬瓦尼奧利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一帶一路”倡議在實現兩國經貿關係互利共贏的同時,還會進一步促進兩國的民心相通:“因為‘一帶一路’倡議也是旨在促進各國民間交往的。在企業、經貿關係之外,還可以增進相互了解。這是很實際的,(民心相通)才能找到實現共同經濟利益和公平的方式。這其中文化是基礎。現在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中意之間文化背景迥異,然而傳承千年,倡導共用和平、共同發展的“絲路精神”讓兩國擁有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堅實基礎。多年來以教授漢語知識、傳播中國文化為主旨的孔子學院在促進中意兩國民心相通的過程中發揮了顯著作用。義大利都靈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漢學家史芬娜教授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兩國一定可以實現互利共贏。“文化層面的理解是根本。在過去沒有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時候,兩國人文交流也同樣存在。但是在這一框架下,雙方人文交流是否順利,就看這個倡議是不是尊重文化的差異了。我相信通過‘一帶一路’,我們肯定可以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