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鬥。習近平對獨龍族群眾十分關心,早在2014年,習近平就曾給獨龍族群眾回信,2015年,習近平在雲南考察時特地抽出時間與獨龍族代表見面……新時代學習工作室特將其中細節進行整理,帶您回顧習近平與獨龍族群眾相處的點點滴滴。

2014年——“希望你們早日實現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背景:

2014年元旦前夕,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幹部群眾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況,重點報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的喜訊。

獨龍江公路是獨龍族與外界聯繫溝通的唯一通道,是獨龍族同胞生産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命脈,尤其是公路中途的獨龍江公路隧道是整條公路建設的瓶頸。公路隧道的貫通,標誌著獨龍族同胞祖祖輩輩大雪封山半年的歷史宣告結束,有助於大幅提升獨龍族同胞的生産生活水準。

回信紀實:

收到來信後,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習近平指出:“獲悉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貫通,十分高興,謹向獨龍族的鄉親們表示祝賀!獨龍族群眾居住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我一直惦念著你們的生産生活情況。希望你們在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幫助下,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戰各種困難,順應自然規律,科學組織和安排生産生活,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

2015年——一次惦記在心、期盼已久的見面

背景: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來到雲南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幹部群眾,深入企業、工地、鄉村考察,就災後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帶著對貢山縣幹部群眾尤其是獨龍族鄉親們的惦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緊張的雲南之行中特地抽出時間,把當初寫信的5位幹部群眾和2位獨龍族婦女,專程接到昆明來見面。

現場紀實:

2015年1月20日下午6時30分許,剛考察完昆明火車南站建設工地的習近平走進會議室,和身著民族服裝的5位寫信人——獨龍族“老縣長”高德榮、貢山縣委書記娜阿塔、縣長馬正山、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和國雄、鄉長李永祥以及獨龍族婦女李文仕、董寸蓮握手致意。

習近平一一察看獨龍族生産生活工具,一一了解獨龍江特有物産情況,不時詢問。習近平拉著高德榮的手坐在一張長藤椅沙發上,同大家圍坐在一起,觀看反映獨龍族生産生活巨變的短片。習近平一邊看,一邊同身邊的高德榮、娜阿塔交流,不斷詢問:“建一套新房多少錢?”“原來出山要多長時間?”……

習近平對大家説:“我今天特別高興,能夠在這裡同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代表們見面。獨龍族這個名字是周總理起的,雖然只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驕傲地、有尊嚴地生活著,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同各民族人民一起努力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鬥。”

他接著表示:“你們生活在邊境地區、高山地帶,又是貧困地區,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生活在原始狀態裏。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關心下,獨龍族從原始社會邁入社會主義,實現了第一次跨越。新世紀以來,我們又有了第二次跨越:同各族人民共同邁向小康。這個過程中,黨和政府、全國各族人民會一如既往關心、支援、幫助獨龍族。”

總書記指出,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2019年——“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背景:

2018年,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當地群眾委託鄉黨委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的喜訊,表達了繼續堅定信心跟黨走、為建設好家鄉同心奮鬥的決心。

回信紀實:

4月10日,習近平給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鬥。

習近平表示,你們鄉黨委來信説,去年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得知這個消息,我很高興,向你們表示衷心的祝賀!

習近平指出,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告別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進入新時代,獨龍族擺脫了長期存在的貧困狀況。這生動説明,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團結奮鬥,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習近平強調,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獨龍族概況

獨龍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當地地處深山峽谷,自然條件惡劣,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