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池州日報微信開設“愛國情奮鬥者”宣傳專欄,宣傳報道各行各業、各個時期的先進人物、群體,與全市人民共同分享他們的孜孜奮鬥志、拳拳愛國情,堅定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信念,不斷開創“三優”池州建設新局面。

俯瞰貴池區梅村鎮霄坑村,

綠意浸染,山色如黛,

一條峽谷裏流水潺潺,似玉帶繞山村。

3月29日,記者走進霄坑村,優美的生態畫卷闖入記者的眼簾。霄坑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偉説:“良好的生態是我們村引以為傲的‘家底’。”霄坑村是全國文明村,王建偉作為這個村的帶頭人,他表示,要把“以青山清水為本”的牌子一直挂下去。

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回來的第3天,就先後主持召開村兩委會和黨員大會及村民小組長會議,集中學習和宣傳大會精神,與此同時,應市直和貴池區有關部門邀請,他還赴多家單位作了報告,宣傳“兩會”精神,分享參會感受。談到參會感受,王建偉説:“今年會議開得實,報告也很接地氣,特別在如何保護農村生態方面,代表給出了很多好建議。”王建偉表示,霄坑村黨委將按照全國“兩會”報告的精神,堅持保護優先、生態綠色發展優先的思路,在穩步提高村民收入上下功夫,切實做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談起自己的經歷,王建偉説:“我是從貴池區梅村鎮霄坑村走出來的一名老兵,1989年退伍的時候,池州地區剛剛復建不久,百業待興,考慮到老家需要我,我心一橫,放棄了在廣東發展的大好機遇,也就回來了。”至今,王建偉都覺得當時回來的選擇是對的,因為在他的努力下,霄坑村成了全國文明村。“這塊牌子,全村人都感到驕傲。”王建偉自豪地説。

霄坑村山多,茶葉遠近聞名。2008年,王建偉上任霄坑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村兩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力保護生態,大力發展茶葉經濟,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2011年,“嚴禁毀林種茶,保護生態環境”被寫進了霄坑村《村規民約》。“印了400本,一戶一冊。”王建偉對此記憶猶新。

在大力宣傳和村民的齊心努力下,霄坑村的生態環境一年比一年好,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12年以後,農戶90%的收入來自茶園,每人平均年收入不斷攀升,一直到現在的17000多元。霄坑村每年出産7萬公斤茶葉,産值達到上千萬元。王建偉認為,保護好綠水青山就等於為村民們建起了一座座金山銀山,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也是使命所在。他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因如此,心齊的霄坑村村民在建造村口門樓時,刻了一副對聯:“以青山清水為本,走水保生態之路”。這是霄坑人的選擇,也是霄坑人的信條。這幾年,霄坑村聲名大噪,先後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去年再次獲評全國文明村。王建偉本人也光榮地當選為全國勞模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如今,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霄坑村走的都是“小而精”的路子,不搞大拆大建。“霄坑生態環境得來不易,還十分脆弱,需要我們精心呵護,如果發展旅遊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我們寧可不搞,也要守護好霄坑村的‘高顏值’。”王建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