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洪海濤時,給記者留下最深刻的印像是,作為“大國工匠”的他,時刻洋溢著蓬勃朝氣和對祖國航太事業的無限熱愛。
洪海濤,是中國航太科工六院紅崗公司特級技師,是型號生産線骨幹人員,至今已在航太戰線上奮鬥了20多個春秋。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生産每一件優質産品。洪海濤,就是這樣堅守在平凡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轟鳴的車間,飛濺的鋼屑……見到洪海濤時,他正目不轉睛地操作著面前的車床,這就是他20多年如一日的工作日常。
作為特技技師,洪海濤的生産任務有著工藝精度高、尺寸多、批次任務數量多的特點。精益求精的他,製作零件所能用上的幾十種不同刀具都要自製。這些刀具和他的車床,陪伴他從稚嫩走向成熟,成為他難以割捨的一份愛。
在科研生産任務最忙的時候,洪海濤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然而,他的工作效率依然“快準狠”,在這樣的高負荷工作下,他做出的東西依然樣樣都是精品。
對於這麼多年來,如何面對枯燥乏味的問題,洪海濤總是笑著説:“把工作當樂趣,就會越幹越有勁,當自己跟自己較勁,不斷追求完美的時候,燃燒激情會一直推動著自己。”
都説工匠的任務只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地完成工序的每一個環節,洪海濤則認為,“創新”才是工匠的精華所在。
在生産中,他不斷琢磨和總結,查閱相關技術資料。這些年來,他自行設計適合實際操作的工藝裝備有10多種,攻克了許多關鍵零部件的加工難題,解決了多項生産瓶頸問題。
為攻克長徑比大於24:1的薄壁回轉件的加工難點,洪海濤憑藉自己多年的機械加工經驗,對型號産品加工中的關鍵技術——超高強度鋼車削,進行了多次創新,最終創造和總結出彈性軟爪、同心夾具、交替車削等一系列保證精度的技術手段和加工方法。
在某零部件加工生産中,該零部件壁厚只有0.68mm,加工誤差不能超過0.03mm,一直是生産中的瓶頸和短線。洪海濤立足現有的加工條件,利用各項加工原理,進一步提高軟爪的製造精度,使工件與軟爪更加良好地配合,減小了切削加工中的變形問題。
在加工某型號鋁試片時,現有的裝夾部位只有2mm,傳統“四抓找正”方法難以保證産品中心與機床完全貼合。再加上斷續的車削産品容易變形,洪海濤設計了“鑲嵌工裝法”並自製“鑲嵌工裝”,最終達到一件産品的加工過程由90分鐘縮短為1分鐘,提高了工作效率。
洪海濤在保證産品圓度的基礎上,解決了車削時易産生橢圓、彎弧、不規則等多種變形的問題,提高了産品的合格率和工作效率,此項成果曾獲過多個獎項。
20多年來,他在車間的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多,對工作的標準比對生活的標準高,對極致與創新的追求高於一切追求。同事們對他的評價出奇的一致:只顧幹活,不愛説話。
然而,洪海濤對自己的使命很執著:“航太事業是神聖的,是千千萬萬舍小家顧大家、為實現‘航太夢’‘中國夢’執著堅守、默默奉獻的航太人共同鑄造的,我們有責任為中國航太科研生産的精確製造及優質高效做出貢獻,我們要不斷傳承‘工匠精神’,激發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