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焊槍,一雙妙手,他以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千度烈焰,萬次攻關,他用堅固為中國夢提速。”這是3月1日中央電視臺“大國工匠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為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車長客)的高級技師李萬君公佈的頒獎詞。
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李萬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槍活躍在生産一線,以精湛的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國造高速列車。“高鐵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誤。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保證高鐵又穩又快地奔跑,創造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品牌。”面對榮譽,李萬君説,自己就是一名技術工人,離開了生産一線啥也不是。
1987年,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成為長春客車廠(中車長客前身)焊接車間水箱工段的一名焊工。回憶起當初的工作狀態,李萬君歷歷在目:“一進入車間,火星子亂蹦、煙霧瀰漫。夏天,焊槍的火焰有2300℃,烤得人上不來氣。冬天在水池子裏作業,腳上穿著水靴子,身上挂一層冰。”
一年後,當初和李萬君同來的28個夥伴只剩下3個。而他選擇留下來,一幹就是10年,直到水箱工段變為轉向架焊接車間。憑著勤學苦練、鍥而不捨的勁兒,李萬君練就了一套過硬的焊接本領,相繼考取了碳鋼、不銹鋼焊接等6項國際焊工技師資格證書。
2007年,作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車型,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在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産。由於轉向架環口要承載重達50噸的車體重量,因此成為高速動車製造的關鍵部位:如果用傳統焊法,接頭就會出現不熔合的缺陷。
“能否一槍焊好環口呢?”帶著這個設想,李萬君在焊接時每次呼吸、移步和變換身姿都萬分小心,端住焊槍琢磨精準控制熔池溫度,終於摸索出了“構架環口焊接七步操作法”。600毫米周長的環口焊接一氣呵成,成功突破了批量生産的關鍵技術。如今,這項當年令國外專家驚訝的絕活兒,已經被納入到生産工藝中。
李萬君憑藉精湛的焊接技術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製焊接工作,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關。帶領團隊完成技術創新成果150余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其研發的30余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8000余萬元。
2015年初,中車長客試製生産我國首列國産化標準動車組。由於不規則焊縫接頭過多,品質要求又極高,不允許有任何瑕疵。這個部位的焊接直接影響了標準化動車組的研製,成為了制約生産的“卡脖子”工序。
李萬君帶領團隊反覆論證試驗,最終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總結出一套“下坡焊創新焊接法”,不僅生産效率提高了4倍,而且合格率達到100%,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李萬君説,當時他和工友們為了攻克這個難題,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是家常便飯。“雖然攻關的過程很辛苦,但是成功的喜悅是難以表達的。”
30年來,李萬君用一支焊槍為中國高鐵爭光。他説,讓中車的高鐵、城鐵出口到世界,曾經是他最大的夢想。現在它不是夢了,已經成為現實。“希望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能夠享受到中國製造帶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