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孫玉英和趙連塘。(組圖:趙連塘提供)
21日,記者見到92歲的趙連塘時,他神采奕奕,説話依然中氣十足。在光線充足的房間裏,他講述起參與解放戰爭那段戰火紛飛的記憶,眼中有著掩不住的激動與自豪。
為了接降,只會遊二十來米的他跳入大海
上世紀70年代,趙連塘(前排左一)擔任原開元區區委書記,為獲獎者頒獎。
1947年,趙連塘剛滿20歲。他在山東入伍後,馬上投入到膠東保衛戰中,之後一路南下,參與濰縣、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到1949年上海解放時,指導員告訴大家“馬上就可以回家了”,但沒過幾天,指導員又説“同志們,福建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需要我們去解放。”
趙連塘説,他就這樣跟隨著軍隊進軍福建。在晉江結束一場戰役後,他們接到命令:敵人一個團的兵力將從港尾跑到廈門,趙連塘所在連隊受命追擊。當時趙連塘擔任二排排長——二排是全連唯一一個主攻排,屬於火力排,趙連塘在當時被稱為“猛虎小排長”:戰術指揮出色,打仗時領兵前行,匍匐前進、過獨木橋、爬障礙都衝在第一,對跟兵大喝一句“跟我走”,便能大興士氣、帶路突破。
連隊在福建境內一路追擊敵人,一直追到漳州南太武海邊——敵軍船隻在近海擱淺,最終在我軍猛烈攻勢下舉白旗投降。連長問趙連塘:“二排長,你會不會水?去接降!”趙連塘立刻應:“我去!”但其實當時他只會遊二十來米。二話不説,他跳入海中,帶著兩三名戰士遊到敵人小船上。正準備找敵軍首領接降時,副排長突然喊道:“排長,你怎麼沒穿衣服?”原來在游泳途中,衣服不知什麼時候也遊掉了。“那時一門心思打仗,哪顧得了這麼多!”趙連塘回憶。
投身廈門建設,挖坑道建油庫
這一仗打完後不久,廈門宣佈解放,原籍山東萊陽的趙連塘隨部隊留在廈門練兵。到1955年,他休假回到山東老家,結識了現在的妻子孫玉英。1956年,兩人在趙連塘就讀的湖南長沙高級共校結婚。在孫玉英眼中,如今趙連塘的榮譽、待遇是他年輕時拼了命換來的——他于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負傷,被評為三等二級傷殘。
隨後夫妻倆回到趙連塘所在的廈門的部隊,在廈門這一待,就是60多年。“廈門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趙連塘説。
上世紀60年代,趙連塘到工兵營當教導員,在廈門、邵武等地打坑道、建造油庫和軍事指揮所。那時條件艱苦,挖道建庫沒有太多的保護措施,孫玉英去探訪時,看到趙連塘出了坑道,全身是灰塵和泥水,“只有一雙眼睛露在外面”。年輕時吸入太多灰塵,導致肺部留下病症,幾年前趙連塘做肺部手術,切除了一片肺小葉。
婉拒提高退休金,説“留給有需要的人”
在上世紀70年代前,趙連塘依然在部隊、在工兵營,夫妻倆一年見不到幾次。“大兒子滿一歲時,才見過爸爸幾面。他很懂事,見到爸爸不哭也不鬧,就坐在老頭懷裏呆著。”孫玉英説,直到1970年,一家人才真正團聚,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孫玉英記得,雖然工作辛苦,但丈夫依舊婉拒提高退休金,説“留給有需要的人”。
經歷過三四十人打到僅剩四人的前線生死戰役、經歷過工兵營的艱苦歲月和二兩糠油吃一個月的貧苦日子,現年92歲仍精神矍鑠的趙連塘對如今的生活十分知足。“現在的日子好了,和平年代,生活上不缺什麼,兒女不讓我們操心,很感恩了。”趙連塘説,“這一切生活都來之不易。”
人物原聲
不要忘了
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今天的幸福日子。過去犧牲了很多同志,才有了今天的太平日子。以前打仗、吃野菜的貧困日子我們都經歷過了,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條件很好,更要珍惜,不要忘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感恩。我自己作為老兵,能活到今天,還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已經很滿足了。
人物名片
上世紀50年代趙連塘的軍裝照。
趙連塘,現年92歲,曾任原開元區人武部政委,區委常委、書記等職。入伍後參加過膠東保衛戰,濰縣、兗州、濟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福建等戰役,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四等功2項。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光榮負傷,被評為三等二級傷殘。2006年趙連塘家庭被授予廈門市第三屆“十佳敬老模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