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間,羅洋(左一)參與了十多條地鐵線的建設。

羅洋:節日颱風不停工 力保新線如期通

羅洋是踐行雷鋒精神的地鐵建設一線管理人員代表。他先後參與廣州地鐵二/八號線、三號線、四號線、五號線、六號線、廣佛線、APM線、十四號線、二十一號線以及十二號線的建設,率先牽頭建成廣州首座地鐵高架站光伏系統並成功投用,精心打造廣州首座按照國家綠色建築3星標準設計的地鐵站,對城市軌道交通的綠色建築事業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羅洋還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推動開展地鐵工地與周邊社區的共建,在地鐵十四號線、二十一號線與工地附近村委開展工地開放日、節日慰問、黨建共建等活動8次,帶領各項目部累計開展街道義務清潔、擺放共用單車、幫忙孤寡老人等活動12次,將一顆愛心傳遞到地鐵建設一線。

每天跑現場

自2005年加入廣州地鐵以來,羅洋的忙碌就幾乎沒有停過。從四號線到去年的十四號線、二十一號線,13年間,他參與了十多條地鐵線的建設,除了一號線和二號線,其餘的每條地鐵線都有他的一份貢獻。

作為建設管理部的高級項目經理,羅洋主要是以業主方的角色,去統籌協調不同的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推進地鐵新線建設。在2017-2018這兩年間,羅洋要同時負責十四號線和二十一號線的建設項目,幾乎每天他都要去到一線工地現場。“過去兩年裏,我手機裏的‘每日步數記錄’,基本上都在15000步以上。”羅洋説道。

十四號線的建設最讓羅洋記憶猶新。這條剛通車不久的地鐵線有30多公里的高架線,佔了總長度的一半,而高架下面就是交通繁忙的廣從路,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如何減少路面佔用、保證道路通車不受影響或盡可能地少受影響,是擺在羅洋及其身後一眾地鐵建設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為了確保安全可控、減少交通影響,羅洋帶著團隊成員每天晚上11點就要趕到現場巡邏,確保調用的周邊村道安全暢通,並安排人員值守在十字路口,引導來往貨車能夠在封路期間正常繞行。淩晨5點前做好吊裝工作的各項準備,當6點左右天剛泛白的那一刻,馬上開始封路作業,利用半小時到一小時完成全部吊裝過程。

過去兩年間,為了確保建設工作順利完成,羅洋熬了不下50個這樣的通宵,每次天亮完成作業後,他也只能回家休息半天,然後下午繼續回到公司或工地,準備下一部分的建設工作。

鮮有週末休息

對於羅洋而言,加班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一年到頭,鮮有週末休息,基本上每天都在上班、加班。每逢節假日的時候,為了保證施工的進度和工地的安全,他反而還會更忙。而如果遇到暴雨、颱風來襲時,他卻同樣還要堅守在一線。

2018年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登陸廣東。受其影響,整個廣州都遭受了狂風暴雨的襲擊。登陸前的一晚,廣東省防總將防風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全市停工停課,但羅洋卻與同事們來到了地鐵施工現場。

“我們首先得挨個板房巡查,確保沒有工人呆在板房裏,然後要逐個車站去檢查,看看出入口沙包有沒有堆放好,防風設備是否到位,還有備用沙包、抽水泵的準備情況,都好了以後,再找個安全的地方進行值守。”羅洋説,當時十四號線已經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如果有積水漫進地鐵站內,大量電器設備一旦泡水就得返修,那就無法確保地鐵能夠按時開通,所以他們在值守期間還得定時冒著風雨出去巡查最新情況。正是因為他們前期的充分準備,以及通宵達旦的連日堅守,“山竹”刮倒周邊無數棵大樹,卻沒有對十四號線造成損傷。

2018年12月28日,十四號線和二十一號線都如期開通,這是對羅洋的堅守最好的回報。

■汪喻雷的工作每天都要和大量數據、報表打交道。

汪喻雷:用測繪的精準要求去管理物資

汪喻雷是中鐵建華南建設廣州市軌道交通十八號線和二十二號線總承包部(十五局管段)的一名物資部長兼團支部書記,先後參與廣州地鐵十四號線、十八號線和二十二號線的建設,是引領新青年紮根基層、踐行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地鐵建設一線管理人員代表。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汪喻雷積極組織和參與愛心志願者活動,參與全面展開地鐵施工與周邊社區的企地共建工作、普及地鐵施工社區居民大講堂,社區義務大掃除、敬老愛老活動等20余次,通過一項項活動,一次次愛心奉獻,所帶領的團隊不斷取得了各項榮譽,詮釋著新時代雷鋒精神。

與數字密不可分

參加工作以來,汪喻雷的工作一直都與數字密不可分。2015年剛來到廣州地鐵時,他是負責測量測繪的一線技術人員,當時每天他只需要跟儀器打交道,一個人背著儀器來到工地,然後完成測量工作,再根據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但幹了沒多久,他就被調到了物資管理崗位。物資工作對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仍要面對一大堆的數字、數據,而陌生的是他還需要不斷和不同的人去溝通交流。

“剛接手物資工作的時候,我在這方面完全是個門外漢,算得上是臨危受命吧,剛好這個崗位急需有人頂上。”雖然汪喻雷當時還是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菜鳥”,但面對一個陌生的崗位,他卻敢於擔當,接下了重擔,“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這個崗位因某些原因,落下了3到5個月的賬沒做,如果我不儘快補全,錢付不到供應商,整條地鐵線的建設就面臨停工的風險了。”汪喻雷只能拿著一疊疊收貨單,一個個現場地跑,找各個收貨人確認簽收情況及物資去向,再拿著做出來的結算單去開具發票,然後點驗、入賬、付款。

“既然把活接了,就要把活做好,一個數字都不能錯。”幾百張收貨單,每張都有數十項材料,汪喻雷得對每樣物資追根溯源,逐件重新歸類。每天都花將近20個小時去整理鋪滿整個辦公室的單據。半個月後,他奇跡般地將此前同事的缺漏全部補上,並且真正做到了“萬無一失”。

加班加點成了工作常態

91年出生的汪喻雷如今已經是中鐵建華南公司的物資部長,負責一整個地鐵站點建設的物資籌劃、採購計劃、採購方式、物資管理、統計分析等工作。在一般人眼裏,與數字打交道是個枯燥、繁重、複雜的工作,看似簡單的數字一組合卻有變化莫測的結果,攪得人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錯誤。

經過幾年的錘鍊,他深知物資管理對於地鐵建設的重要性。“俗話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物資就是地鐵建設中的‘糧草’,一條地鐵線的建設就涉及到幾千種物資材料,一旦缺了哪樣,工地都會面臨停工。”一直以來,汪喻雷都把測繪的精準要求用在物資管理上,每天工地、辦公室兩頭跑,現場的物資清點、驗收,大量的表格核對、調配,平均每天還要接聽近百通電話,和不同的人溝通協調,加班加點成了他的工作常態,“工作狂”也成為了他的個人標簽,“我沒什麼娛樂愛好,如果哪天不用加班,我反而不知道該做點什麼。”汪喻雷笑説道。

然而,在工作上全心奉獻,對於家人就難免會有所虧欠。2016年結婚後,汪喻雷和妻子就長時間分隔兩地,有時因為工作忙,妻子從外地來到廣州看他,他卻還抽不出時間去見上一面。就連春節假期,汪喻雷也沒有回家過年。“過年工地不停工,因為前期大部分工作都是我經手的,因此我也不好離開。”汪喻雷説,自己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但自己的堅守能讓地鐵建設進度不受影響,還能讓其他同事回家和家人團聚。

“十八號線建成以後會是國內最快速的地鐵線,建設投入是其他線的六倍以上,因此我們的工作量也是以往的六倍以上。”然而,汪喻雷對此卻沒有怨言,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以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工作姿態迎接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