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70年的奮進征程中,涌現出一批批典型人物,他們在奮鬥中昂揚愛國之情、在愛國中激發責任擔當。從今天開始,新聞聯播推出“愛國情 奮鬥者”專欄,聚焦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中華兒女,展現他們熱愛祖國、艱苦奮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今天我們先來認識被稱為“大漠赤子”的石光銀。

3月中旬,剛在在北京開完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石光銀一回到家就下了地,他和村民們要趕在春分之前,把狼窩沙裏的最後一片沙丘栽種下改良後的新樹苗。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十里沙村黨支部書記 石光銀:這個灌木林就把沙子(固定)住,起不了塵了,現在咱們栽這個樟子松是最好季節。

眼前這片叫“狼窩沙”的土地,是榆林市定邊縣長茂灘林場上千個沙梁中最難啃下的硬骨頭。石光銀告訴記者,狼窩沙的春天來的晚,再過一個多月,這裡就能綠了,望著一道道沙樑上栽滿的楊樹、沙柳和花棒,外人很難想像這裡曾是一片令人生畏的不毛之地。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十里沙村黨支部書記 石光銀:過去是沙一直攆人,人一直搬家走嘛,我父親説我們都搬過九次家,幾輩子吃了沙的虧,特別我小時候七八歲放牲口的時候,一股狂風過來就把我卷出三十多裏路,我父親三天后把我找回來的,我説我長大什麼事也不幹,我就幹一件事,跟這個沙鬥爭到底。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19歲的石光銀剛當上村裏的大隊長就開始帶領大家不停地栽樹。1984年,石光銀又積極響應國家的土地承包政策,帶領六戶村民從此一頭扎進了狼窩沙。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十里沙村黨支部書記 石光銀:我把我84隻羊賣了,把我騾子賣了,我的家産賣了湊了兩萬來塊錢。

記者:在當時這幾萬塊錢可不是小數目。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十里沙村黨支部書記 石光銀:當時要算這個賬就不敢幹了。

砸鍋賣鐵、變賣家産的石光銀帶頭承包下5萬8千畝的狼窩沙,人手不夠,他就廣發招賢榜,吸引榆林周邊同樣飽受風沙侵害的寧夏、內蒙古等地的農民,沒想到一場大風刮過,90%的樹苗全部都被掩埋了。倔強的石光銀第二年帶領200多人再戰,最終勉強存活下來的苗子也只有20%,接連遭遇失敗,不少人對毛烏素不再抱有希望。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十里沙村村民 韓恒明:心裏就盤算著,這個地界、這個黃沙,咱們有多大力量能把這個林造起來。

咬緊牙關、不放棄的石光銀説服村民三戰狼窩沙。1988年,他們在迎風的沙坡上劃格子、搭沙障,再在沙障間栽下楊樹和沙柳鎖住流沙。這一年,狼窩沙的植樹成活率終於達到了80%。從此,石光銀帶領大家治沙造林的腳步就再也沒有停下來過。但2008年的那個植樹節,石光銀把一生最大的悲傷埋進了毛烏素。因為給他運送樹苗遭遇車禍,石光銀失去了唯一的兒子。

榆林市定邊縣十里沙村黨支部書記 石光銀:我這輩子治沙吃了多少苦,可是這中間樹活了,群眾過上好日子,我覺得我是值得的,你活這一輩子幹這一件事,幹好就是一件好事。

除了石光銀,還有更多的人都不畏艱難、矢志不渝、治理沙漠。遙感監測圖顯示,榆林市植被覆蓋度從2000年的12.04%增加到2018年的46.7%,陜西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因為綠水青山的顏值提升了,金山銀山的價值也顯現了,現在石光銀又開始帶領鄉親們全面發展育苗、風沙區大棚蔬菜和養殖業等等。今天,榆林的治理沙化面積還在持續擴大,全境2000多萬畝的沙漠屏障守住了家園,也守護著春天,現在他們又有了更高品質的綠色發展目標——那就是努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陜西省榆林市林業局副局長 謝安鴻:經過70年的奮鬥以後,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公里,這400公里主要就是榆林,有這麼大的綠色版圖,應該在新時代更要有新作為,也就是實現總書記(講話精神),把咱北方的生態安全屏障一定要守得住,建得好,建得更美,人民更有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