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3月23日電 專訪:“以雕塑鑄就中法友誼長存之魂”——訪雕塑《百年豐碑》作者吳為山
23日,雕塑《百年豐碑》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揭幕。這座為紀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週年而鑄就的青銅雕塑,不久將放置於曾留下中國革命先輩足跡的法國城市蒙塔日。
中國美術館館長、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吳為山是這座雕塑的創作者,他在23日參加雕塑揭幕式期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他説:“這座雕塑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復興所付出的努力,我也希望能以這座雕塑鑄就中法友誼長存之魂。”
從1919年開始,大批中國青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他們中産生了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蔡和森等中國革命的先驅和新中國的締造者。他們在法國半工半讀,既學習新知識,也汲取新思想,通過了解西方世界探尋中國的自我發展之路,並從此埋下了中法友好的種子。
雕塑《百年豐碑》以勤工儉學的“工”字為基本造型,正面以群像方式呈現出十多位留法勤工儉學代表人物形象,背面以法文鐫刻有“勤工儉學100週年”等字樣。
在這一作品創作之初,吳為山來到見證了共産主義思想與中國一批無産階級革命家最初“碰撞”的法國小城蒙塔日。在這裡,仍留存有當年中國進步青年學生曾上學、居住、工作過的舊址舊居十余處,當地還有一座中國旅法勤工儉學主題紀念館,展出當年留下的實物及圖文資料。
吳為山説:“這座雕塑按照歷史本來的樣態選取形象,以先輩們留下的影像為原型進行創作。所以,雕塑所呈現的是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和革命先輩年輕時的樣子,這是一群胸懷理想、生機勃勃、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年輕人的形象。”
在《百年豐碑》人物群像的背後,一塊塊石頭壘起了豐碑的意象。吳為山説,雕塑中人物的“動態”與豐碑的凝重形成了對比,希望觀者能從這一意象中,將那一段歷史“活化”到今天的現實中來。
“從歷史中映照出今天與未來”一直是吳為山雕塑創作的主題,他長期致力於通過經典作品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故事,推動當代中國藝術在全世界的傳播。近年來,他的代表作品《齊白石與達芬奇對話》《孔子》《孔子問道于老子》等立於世界多地。
“過去的10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震撼人心的100年。”吳為山説,“中國從貧窮落後走到了世界前列,把這作為起點審視今天中法兩國間的友好關係,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故事及藝術形象值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