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8·20”抗災搶險的英雄們

  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時代楷模”稱號

致敬,“8·20”抗災搶險的英雄們

風暴中的搶險現場。這是當時七六○所參與搶險的同志用手機拍攝的現場錄影截屏。這一真實場面後來被稱為“颱風中最英勇的逆行”。七六○所供圖

致敬,“8·20”抗災搶險的英雄們

  黃群同志在主持會議討論 楊青/攝

致敬,“8·20”抗災搶險的英雄們

  宋月才同志工作照 中船重工供圖

致敬,“8·20”抗災搶險的英雄們

  姜開斌同志工作照 中船重工供圖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習近平

七六〇所南碼頭長度只有300米,從頭走到尾只需要幾分鐘。

碼頭呈L型伸向前方,碼頭上被巨浪撕裂開的水泥地面上,仍然可以看到當時叉車被海浪沖走時留下的深深劃痕,依然能看到被風暴摧毀變形的懸梯……

夏天早已過去,冬天悄然來臨,此時,大海顯得格外寧靜。

這裡是中船重工大連七六〇研究所南碼頭,一個讓人們永遠銘記的地方。就在2018年夏天,那個無法忘記的8月20日,在這裡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

在這個碼頭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懷揣著夢想,堅守著責任和信念,把自己默默奉獻給了祖國的船舶科研事業。如果不遭遇這場突發事件,也許很多人都不會認識他們。然而,就在那一天,就在那個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挺身向前,用果斷的行動和無畏的精神,保護國家財産和人民生命安全。黃群、宋月才、姜開斌三個人更是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出一首忠誠擔當、許黨報國的英雄讚歌……

“溫比亞”掀起驚濤駭浪

整個晚上,七六〇所的規劃處副處長孫遜一直在手機上觀察著衛星雲圖。白天,颱風並沒有往大連方向來,而是往天津和秦皇島方向去了,孫遜還和天津的朋友們説:你們注意了,颱風要到了。

2018年的夏天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夏天。這個夏天裏,颱風格外任性,而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大連,仿佛成了狂風暴雨恣意妄為的戰場,“安比”、“雲雀”、“魔蝎”等颱風相繼登場,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驚心。

8月17日,第18號強熱帶風暴颱風“溫比亞”從我國東部登陸。每次颱風來襲之前,位於大連南部海濱的中船重工七六〇研究所從上到下都高度警惕,停靠在研究所南碼頭上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凝結了全所職工的心血,不能絲毫懈怠。

8月19日傍晚,大連氣象局發佈了大風橙色預警。試驗平臺按照應急預案加強部署,採取加裝纜繩、更換鋼絲扣等措施進行加固,並將試驗平臺夜間保障人員由2人增加到4人,24小時嚴密監控試驗平臺情況,做好抗擊颱風抵禦風浪的一切準備,確保試驗平臺萬無一失。

後半夜兩點多,孫遜發現衛星雲圖上風向開始變得捉摸不定,颱風沒有像白天預報的方向前行,而是突然開始轉向。孫遜負責試驗平臺建設工作,他擔心試驗平臺的情況,在漆黑的夜色中頂著大雨開車往單位奔去。

孫遜後半夜三點到單位時,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所長黃群和宋月才等相關值班人員都在,他們已經多次到碼頭上檢查。此時,海上風只有8級,從值班室望過去,探照燈下的平臺並無異樣。

然而,到8月20日淩晨,颱風“溫比亞”突然發威,變換路徑,掉頭向大連撲來。

颱風陡然升級,讓人猝不及防,大海現出了惡魔般猙獰的面孔,一排排巨浪以前所未有的兇猛之勢撲向碼頭,早已嚴陣以待的試驗平臺也在巨浪的衝擊下開始大幅度起伏搖擺。正在試驗平臺上值班的劉子輝等4人,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平臺的異常,隨著劇烈的震蕩,碼頭上的纜樁發出斷裂的聲音,平臺剎那間陷入了危險境地。

9時30分,對講機裏不斷傳來“2號係纜柱變形”、“首部纜繩吃緊”、“2號纜繩雙係纜柱斷裂”、“1號係纜柱斷裂”的報告,10時20分,平臺8根纜樁已斷裂4根。

試驗平臺上傳來的消息,讓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黃群和試驗平臺負責人宋月才、試驗平臺機電負責人姜開斌等當時在場的十幾個人,焦急地聚集在岸邊的三樓值班室,透過值班室窗戶望出去,能看到大浪高過四五十米,直接從值班室樓頂呼嘯而過,拍到後山,在窗戶上留下模糊一片。

險情嚴峻,情況萬分危急。如果不果斷採取措施,可能會造成平臺失控、毀損、傾覆、沉沒,帶來嚴重損失,不僅大家傾注多年心血的試驗平臺可能毀於一旦,平臺上的劉子輝等4位值班同志生命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前方告急!碼頭告急!試驗平臺告急!試驗平臺上4位值班同志告急!

真的勇士,向死而生

生死攸關的時刻,黃群、宋月才、姜開斌和孫遜等在場人員,默契又迅速穿上救生衣,攜帶備用纜繩,帶上高頻對講機,毫不猶豫地向碼頭衝去,去捆綁加固試驗平臺,救援被困在試驗平臺上的4名同志。

巨浪裹挾著狂風,像一堵堵堅硬的墻,排山倒海般砸向碼頭,雨水和海浪打在人的臉上如同刀割一樣疼痛,根本睜不開眼睛,呼吸也變得非常困難。碼頭上的海水已經齊腰深,大家行進得異常艱難。此時,他們還不知道,氣象臺10時13分剛剛發佈大風紅色預警信號,黃海北部風力10級,局部陣風11級,最高達13級。

在巨浪的間歇裏,他們用叉車推著纜繩一起向碼頭行進,但風浪一陣猛過一陣,推著叉車根本走不動。大家用同一根纜繩串連起來,共同牽挽,依次抓著纜繩,頂著風浪攜手向前,一陣接一陣的狂風大浪不時把人打倒在地,倒下,爬起來,繼續前行,再倒下,再爬起來,再前行!每向前一步都異常艱難,每向前一步都更加危險,但沒有一個人退縮。

終於,他們艱難到達試驗平臺旁,大家爭分奪秒,分工協作,加固試驗平臺,在風浪的抽打中,彎腰低頭,全神貫注,拋纜,係扣……

此時的他們哪知道,更大的危險還在後面。

正當他們全神貫注工作時,一個巨浪打了過來,瞬間把處在碼頭最邊沿最前面搶險作業的黃群和姜開斌兩個人捲入海中,在狂風中,孫遜聽到宋月才幾乎是失聲一般大喊:“快救黃所,快救老薑!”

一直衝在最前面的黃群和姜開斌兩個人,被大浪打到了海裏,落在了碼頭堅硬的水泥墻與鋼質試驗平臺之間的海水中,洶湧的海浪推搡著兩個人在碼頭與平臺之間來回撞擊。

碼頭上的所有人焦急萬分,不停地往黃群、姜開斌身上拋繩施救。終於,他們兩個人抓住了纜繩,但是,碼頭地面與海面落差高達3米,拉著纜繩的黃群和姜開斌,一次次被海浪打入海裏。幾度失手後,黃群在海裏無力地掙扎著,而姜開斌則在海水的衝擊中,時浮時沉,奄奄一息……

情急之下,已近60歲的黃超富抓住纜繩,奮不顧身跳進海裏。他遊到最近的姜開斌身邊時,姜開斌已失去意識,他用盡氣力把姜開斌向上托舉,努力把纜繩綁到姜開斌的腰上。風浪實在太大了,纜繩根本套不住姜開斌,黃超富的兩條腿死死地夾住水裏的纜繩,一邊緊緊抱住姜開斌,但一個接一個不斷翻滾的巨浪一次又一次把他倆打散……

而此時,在同志們的奮力搶救下,他們心中無比寶貴的試驗平臺加固後已經安然無恙。

當平臺上的4個人齊心協力將筋疲力盡的黃超富拉上來的時候,纜繩已經把他的全身劃得鮮血淋漓,但他的心更是撕裂般的疼痛,為自己無法救上黃群、無法救上姜開斌淚流不止。

還沒有喘一口氣,又一個大浪打過來,正在碼頭上救援的孫遜和賈淩軍、董江一起被捲入大海。

為避免更多的人員落水,有多年航海經驗的宋月才果斷決定,碼頭所有人員全部撤離,並請求支援。

大家讓宋月才一起撤退,但宋月才不撤,他堅持讓大家先撤,他負責斷後。他説“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把平臺保住”。

剛落水時,孫遜還挺冷靜,他是80後,身高體健,水性也好,一開始落水時,他還能抓住碼頭上拋下來的繩子往上攀,但每攀上一半,大浪就把他砸向海裏。幾個回合之後,他的體力就被拉沒了。當又一個巨浪襲來時,孫遜被拋出碼頭和試驗平臺的區域,直接翻滾進遠離碼頭的大海中。

繩子再也夠不著了,碼頭也越來越遠,風浪中的戰友已經變得模糊了,孫遜回頭望了試驗平臺一眼,解開纏在腰上的纜繩,一邊漂浮一邊順著海浪盡力向岸灘游去。

這是他平時輕鬆遊過的距離。但此時,離岸邊幾百米的距離對他來説仿佛是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鬼門關,一開始他還能看到岸灘上有人向他打手勢,鼓勵他堅持,但漸漸地,他什麼也看不見了……

此時,七六〇所車隊隊長閻堃已經趕到碼頭,看到巨浪中的孫遜,沒有任何猶豫,綁上救生圈和救生繩,戴上泳鏡,縱身躍入大海,奮力向孫遜游去。

孫遜任由閻堃抱著他向岸邊游去,風浪太大了,兩個人始終無法靠近岸邊。不知過了多久,孫遜感覺到雙腳已經觸到了海灘。模糊中,他看到閻堃眼眶周圍和頭上臉上全是沙子。

看到圍過來的同事,孫遜無力地説,海裏還有人,快去救他們。

孫遜並不知道,他在海裏已經漂浮了兩個多小時,他是最後一個被救上來的。

孫遜不知道,堅守在碼頭上的宋月才已經犧牲了。

當天中午,在七六〇所和當地多方救援力量的參與下,衝進碼頭搶險和試驗平臺上的值班人員以及參與救援的14名同志安然無恙,試驗平臺也安然無恙,而共産黨員黃群、宋月才、姜開斌三個人卻在搶險中壯烈犧牲。

危急時刻,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在國家財産遭遇危機的緊要關頭,三個人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産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使命高於一切

三位英雄犧牲後,在距離碼頭1海裏處,七六〇所舉行了集體海上祭奠,為英雄送行。90後的李克忠跟老宋最親,他清楚記得宋月才曾跟他説,等咱們的試驗平臺工作完成了,大家一定好好約上一場酒,好好聚一聚。他在祭奠現場幾度哽咽:“宋叔,現在平臺工作還沒完成,您卻走了,等平臺工作完成的那一天,我會帶上一瓶酒灑進海裏。宋叔,我知道,您就在那裏,宋叔,我們很想您!”李克忠知道,雖然老船長再也不能聽見,再也不能看見,但是,他要讓老船長放心,國家的使命我們一定會完成。

黃群:“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8月15日那天,黃群在工作日記扉頁上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寫下“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入黨誓詞裏的一句話。

5天之後,他挺身而出,英勇無懼,壯烈犧牲。在短暫而忙碌的一生劃上句號的那一刻,黃群同志也用熱血和生命書寫了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對黨忠誠、許黨報國的壯麗篇章。他用行動踐行了這一誓言。

“他常説,為官避事平生恥,在位更須有擔當。這是他的座右銘,更是他一生工作歲月的寫照。我想,他的內心一定是溢滿激情的。而他生前的同事、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年輕人,只能在淚水中,一次次回想有關黃總的樁樁幕幕往事,還有他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溫情……”中船重工七一九所品質部的章婷説。

在妻子亢群的眼裏,在風浪面前英勇無畏的黃群,卻是生活中的暖男。2017年4月,時年51歲的黃群,從七一九所副總品質師提任七六〇所副所長,隻身從武漢到大連任職,重新過上“單身”生活。這時,兒子已經到國外讀書,愛人留在武漢,一家三口,天各一方。有人不解,告別年邁的母親、愛人和牽掛的家人還有熟悉的工作環境,究竟圖的什麼?他在一封給兒子的信中寫道:“離開為之奮鬥了20多年的單位,畢竟是新的挑戰,但我想,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證明自己的能力,在挑戰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992年結婚後,黃群一直在葫蘆島駐廠,兒子四歲前黃群就沒怎麼在家待過。工作之餘,黃群非常想念妻子,牽掛孩子。那時候,他幾乎每兩天就寫一封信,每一封信都表達了他對家人滿滿的思念和牽掛。

“天氣冷,一定要給兒子戴上圍巾和口罩,實在太冷的話,如下雪,就用自行車推著送他,我送他時也曾看到有的媽媽就推著車子送孩子去幼兒園。”

“你瞧我説著説著又説到兒子身上了,因為我太愛他了,愛他,其實也是愛你的一部分,也是愛我們這樣一個家,我一直想給你們帶來歡樂與幸福。”

因長年在外駐廠,每次當黃群歸心似箭地從現場趕回家時,好幾個月沒見面的孩子竟睜大雙眼,一臉戒備地將他當成陌生人。雖然駐廠艱苦,但黃群想的是,能到現場跟船,完成一次“國之重器”從建造到航行試驗的全過程,是年輕人難得的學習和成長機會。刻苦嚴謹的作風,過硬的技術,使他很快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七一九所最年輕的主任設計師。

“立標準,健體系,細檢驗,重過程,一絲不茍嚴謹認真難以計;出關山,入紫陽,遷藏龍,轉濱海,一路征程以身許國軍工強”,這是七一九所微信公眾號裏的一份留言,難抑悲痛的同事用一副對聯,寄託對黃群的崇敬和哀思。

黃群是個念舊的人,他經常去看望已經年邁的中學語文老師;他惦記年近80的老母親,每天晚上都會定時打電話向老母親報平安;他想念妻子和兒子,每天晚上都會和他們微信視頻聊天……

8月19日晚上,黃群發送給妻子的一條消息中寫道:今晚颱風,我又去辦公室值班了。認真負責的黃群,熬夜加班是他的工作常態,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條消息發出12個小時後,他義無反顧地衝入了風暴中心,把自己獻給了一生鍾愛的船舶事業。

亢群告訴我,黃群自小體弱,為了增強體質,他養成了鍛鍊身體的好習慣,身體也越來越強壯。他喜歡跑步,經常到家附近的大學操場上跑步,在外地進修,就到駐地附近的大學操場上去跑,到了大連後,他仍然保持著跑步的習慣。黃群對大學有感情,武漢是大學城,黃群有一個願望:要跑遍武漢每一所大學的操場。

亢群站在家附近的學校操場旁,仿佛看到了黃群奔跑的身影,那身影要多矯健,有多矯健;要多溫暖,有多溫暖……

宋月才:“小黑之家”的“老船長”

2011年底,已經退休的宋月才接到邀請,請他參加中船重工七六〇研究所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建設,他興奮不已:“太好了!我太熟悉了,閉著眼睛我都能摸到每一個角落!讓我來招兵買馬吧!”陸陸續續,試驗平臺的人招來了,組成了“小黑”之家。

“小黑”是宋月才給試驗平臺起的名字。叫它“小黑”,是因為七六〇所上上下下都把試驗平臺當作自己的孩子,寶貝得不得了。宋月才把試驗平臺團隊的微信群命名為“小黑之家”,給自己起了新名字“老船長”。

“老船長”出生於1957年1月,18歲時,到農村插隊落戶,1976年應徵入伍,從此與海軍結下不解之緣。1979年他考入軍校,1991年再次深造。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艦船負責人,每一步他都走得堅實有力。

在同事們的眼裏,“老船長”宋月才言語不多,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愛好,天天都是“三點一線”,除了在試驗平臺工作、食堂吃飯,就是一個人鑽在辦公室裏,埋頭編寫平臺操作培訓教材,用“二指禪”往電腦裏敲字。幾年下來,積累了幾十萬字,裝訂成7本厚厚的教材。這些教材,既是工作標準、操作規範,也是試驗平臺的安全保障、生命所繫。

2018年4月,老戰友宋良見到宋月才,説:“老哥,怎看到你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了?別幹了,要多休息。”宋月才悄悄説:“查出糖尿病了。我現在必須給平臺帶出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的隊伍,再幹幾年,等平臺走上正軌,一切運作正常,找好了接班人,我就回家歇著去。”

“小黑”已經六歲,已經長大了,誰也沒想到,老船長卻與“小黑”永別了。這六七年,老船長對“小黑”付出了太多心血。老船長對平臺的各方面都瞭如指掌,從一開始,他既要當甲方,嚴把技術品質關,又常常給船廠出謀劃策,提出改造建議,做了乙方的義務技術指導。船廠的同志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希望和要求,他都主動配合幫助,除了技術品質,再沒對船廠提出任何個人要求。因此,船廠負責改造項目的上上下下,對他都是一個字:“服”。這個服,不只技術上,更是欽佩老船長的敬業精神和人品。

作為一個老艇長,他曾在穿越台灣海峽時面對巨浪,把自己捆在艦橋上指揮作業;曾在南沙巡邏時週密計劃保證航海安全,何曾懼過風浪與生死?8月20日,他在大風大浪面前衝鋒向前,勇敢堅守,直到生命的盡頭。

“對黨絕對忠誠,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同事宋健説,“老宋把生命中的35年,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船舶事業,把生命中的最後7年都奉獻給了試驗平臺。老宋,當初我就該拼盡全力拉著你離開。可是我知道我做不到,因為你的同事、戰友還在大海裏,你的‘孩子’還在被風浪衝擊。我知道他們在你心裏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再大的阻力都不可撼動。而我現在終於明白,你當初説的愛,就是那份刻進骨子裏,甘願為了國家的船舶事業犧牲一切的摯愛。”

姜開斌:老兵一生最戀大海

8月16號那天,姜開斌通過微信向黨支部交了這個月的黨費,誰都沒有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交黨費。

2017年年底的一天,身在湖南常德、已經退休的姜開斌接到老戰友劉子輝的電話,這個電話,點燃了他心中深埋已久的夢想。當他知道國家的試驗平臺需要他這個有經驗的老兵時,想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還能為部隊裝備研發貢獻力量,姜開斌開心極了!要知道,他做夢都想重回軍營,重新開始軍旅生涯,重續那份割捨不下的軍人情結。

劉子輝當時在電話裏對姜開斌説,我們這麼大年紀了,還能走過去的路,還能幹過去的工作,是不是特別有意義。姜開斌聽了特別高興。他説退伍這麼長時間了,可能很多東西都生疏了,但他説他還想著部隊,懷念部隊的生活。當時劉子輝還擔心他去大連會不習慣,姜開斌卻説,大連是他的第二故鄉,他愛這個工作,愛大海。

大連,他一定要去!

到海上試驗平臺工作需要嚴格的身體審查,他擔心自己不能過關,積極加強鍛鍊,保持著旺盛的精力。2018年3月,姜開斌接到了正式工作邀請,重回大連。此時,他離開部隊已經29年了。

姜開斌出生在農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軍人。1976年,他如願參軍,來到大連,成為一名海軍戰士,參軍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他聰明好學,喜歡鑽研,197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海軍工程學院。在校期間,他成績優秀,畢業時,學校要留他當教官,但他想念部隊,想念朝夕相處的戰友,想念大海,更有一份難捨的情懷在心裏。他説:“我是部隊培養出來的,我要回到部隊去。”

他太熱愛大海,太熱愛部隊了。海上訓練特別枯燥和艱苦,但他總是樂在其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練就了一身絕活。動力系統出現故障,他僅憑耳朵就判斷問題出在哪,很快成為技術和業務上的行家裏手,擔任了潛艇機電長。

後來,女兒出生了。女兒出生後體弱多病,愛人身體也不好,母女倆在湖南常德,而他遠在大連。千里之遙,他有勁使不上。愛人讓他轉業,他卻始終不捨得離開部隊。姜開斌愛人珍藏了近百封家書,那是姜開斌當年寫給家裏的信。他在給愛人的一封信裏寫道:“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志在四方。歷史上的一些偉人,都是奔走在外,很少人在家鄉搞出一番事業來。我當然不能與歷史上的偉人比,但我想,我們應該想遠一些,想開一些。”

1989年,在部隊工作了13年之後,他從大連海軍某部機電長的崗位上退伍轉業,脫下了雪白的海軍軍裝,萬般不捨地離開了部隊,回到湖南省常德市,做了一名物價局的公務員,從此把夢想深深地埋在心中。

回到地方後,姜開斌心中的軍人情結從來沒有斷過,每天早上還像在部隊一樣5點起床鍛鍊。他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他經常説:“當過兵的人,就沒有幹不了的事。”不到3個月,姜開斌就把與工作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學得滾瓜爛熟。1998年洞庭湖發大水,姜開斌主動報名要求到防汛第一線。那段時間他吃住在大堤上,查管涌,排險情,泥裏水裏,一馬當先。2008年1月南方遭遇冰災,姜開斌預感到由於春節臨近,惡劣氣候有可能導致市場價格混亂,於是他主動要求帶隊到城鄉去檢查物價。

經常,他撫摸著珍藏多年的海軍服,默默沉思。他一直保留著讀軍校時的學習筆記,經常看那些從部隊帶回來的海軍書籍、艦船書籍等,這些書籍總是擺在他家裏書櫥最醒目的位置。有了外孫後,他鄭重叮囑女兒,等兩個小外孫長大後,一定要考軍校當海軍,他特意給兩個小外孫每個人買了一套海魂衫,他要讓兩個小外孫繼續圓他的軍人夢。

去大連的前一天晚上,姜開斌十分興奮,就要回到他眷戀一輩子的大海邊,他無法不激動。他不停地給親戚和戰友們打電話,説“我要奔赴新的戰場了!”這一天他似乎等了好久,好像時刻都在夢想著,準備著重回到國防一線,回到祖國的萬里海疆。

也許,作為軍人,姜開斌從來沒有甘心過那種一眼望到底的生活;也許,作為軍人,他心中儲備了太多的能量,有著聚集已久的激情與渴望。回到試驗平臺,姜開斌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經驗豐富,熟悉設備結構,對輪機、電路等系統非常精通,他指導年輕人完成了各種高難度任務。儘管試驗平臺活動空間悶熱潮濕,狹小跼踀,但他並不在意,一門心思投入到工作中,享受著工作的快樂。

20號那天早晨,姜開斌和愛人通話,他説“大連今天有颱風,外面風大雨大,我和其他同事都在值班。”沒想到,這竟然是夫妻倆最後一次通話。

姜開斌犧牲後,大家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有一個老戰友説:“在戰友們經常聚會的地方,在他常走的路口,在他經常鍛鍊的小樹林裏,總感覺到斌哥會從哪個拐角,笑呵呵地走過來。”

姜開斌犧牲後戰友們第一次聚會時,在飯桌上專門為姜開斌擺上一套食具,倒上一杯酒,戰友們齊聲喊著他的名字:“姜開斌,第一杯酒,我們敬你!”

英雄永不退縮

2018年9月14日,在中央電視臺時代楷模發佈廳,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佈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授獎詞中説:“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褒揚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産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産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們是共産黨員的優秀代表、時代楷模。”

不久前的一天,孫遜陪同某單位黨建活動的一群年輕人,來到中船重工七六〇研究所的南碼頭上,向他們講述那場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作為一個在狂風巨浪中落入大海長達2個小時、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每每想起那場驚心動魄、生死一瞬的海上保衛戰,想到永遠離去的好領導、好戰友,孫遜總是情不自禁悲從中來,淚滿衣襟。孫遜説:人們常説,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那是未到傷心動情時。我的領導和戰友們以英勇無畏、捨生忘死的悲壯行為,生動具體地告訴了我,究竟什麼才是對黨絕對忠誠,什麼才是真正勇於擔當,什麼才是生死與共的戰友之情。

儘管每次回憶都很痛苦,但向人們講述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孫遜覺得有責任把英雄的鐵骨丹心告訴人們。他還要把戰友間的生死情義高聲歌頌,更要把英雄們未竟的事業完成。

他要告訴人們,是什麼讓這些英雄們如此摯愛國防軍工、船舶建設,時時為先鋒、處處做表率?他要告訴人們,是什麼讓這些英雄們視黨的事業如生命,視身邊同事如親人?他要告訴人們,是什麼讓這些英雄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捨生忘死、毫不猶豫?是信念,是精神。是英雄們擁有對黨忠誠、許黨報國的堅定信念;是英雄們擁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品格;是英雄們擁有衝鋒在前、率先垂范的先鋒本色;是英雄們擁有恪盡職守、勇於擔當的職業風範。

他要告訴人們,無論何時,我們的英雄們永不退縮!我們共産黨員永不退縮!

“8·20”抗災搶險英雄群體,是一個鐫刻著滿滿愛崗敬業的精神標桿,是一座高揚著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旗幟的高山,是一個蘊藏著對黨忠誠、熱愛祖國深厚價值的富礦。

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吧!

黃群,一個優秀的共産黨員,英雄團隊的帶頭人,“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宋月才,軍人出身的硬漢,在生死關頭讓他人先撤、自己斷後;姜開斌,“花甲不是界限、忠誠永不退伍”的老黨員。還有黃超富、孫遜、閻堃、高天山、李克忠、賈淩軍、宋健、王貴龍、李雪冰、董江、劉子輝、蔡國安、李曉、單正磊,等等,他們在國家財産面臨巨大威脅的時候,在戰友生命面臨巨大危險的時候,個個奮勇向前,不怕犧牲,無畏無懼!

致敬英雄!(鶴 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