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彬 攝影

郭文彬 攝影

2019年3月10日0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6C”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此次發射的我國廣電專用傳輸衛星“中星6C”衛星和用於發射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産,發射、測控任務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00次飛行,自此,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300”。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300次發射,是中國航太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歷史節點。自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至2007年6月1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鑫諾三號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現100次發射用時37年,年均發射2.7次;再至2014年12月7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資源衛星,長征火箭第二個100次發射用時7.5年,年均發射13.3次;今天,長征火箭完成第三個100次發射,僅用了4年多時間,年均發射23.5次。每個100次發射時間間隔的縮短,不僅表明長征火箭高密度發射已實現常態化,而且反映出中國航太的高速發展和中國科技水準、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供圖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供圖

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擔了我國96.4%的發射任務,發射航太器總品質佔中國發射總品質的99.2%。從1970年首飛至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6個航太器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從現役運載火箭到新一代運載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具備了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載荷的能力,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均處於世界先進水準,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知名、在國際高科技産業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品牌。多年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有力支撐保障了我國載人航太、月球探測、北斗衛星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的成功實施,為推動相關領域發展,加快科技強國和航太強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統計,長征火箭300次發射的成功率約為96%。與前50次發射相比,後250次發射的成功率明顯提升且趨於穩定。在第三個100次發射中,長征火箭共將225顆航太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高達97%,居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2018年,長征火箭年發射連續成功次數達到37次,首次獨居世界航太發射次數年度第一位,在近20年世界各國航太發射史中,是連續成功發射次數最高的一年,創造了世界航太發射的新紀錄。

站在300次發射的新起點上,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將通過持續技術創新與基礎能力提升等措施,不斷做強做大“長征”品牌,構建“技術先進、成本優化、産品可靠、測發一流”的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滿足國內外各種衛星發射需求,實現中國航太的高品質發展,為航太強國建設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目前,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正在按計劃開展研製工作且進展順利;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乙已進入試樣階段,將承擔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重型運載重大工程實施方案論證全面開展,預計于2030年左右首飛。

未來,隨著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發展,新老火箭將實現全面交替,我國運載火箭水準將再次實現新跨越。與此同時,中國航太進出空間和空間運輸的方式也將實現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復使用、由單一航太運輸向航太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等重大突破。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供圖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供圖

[新聞多一點]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見證中國速度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從第一次發射到第100次發射用了37年,從第100次發射到第200次發射用了7年,從第200次發射到第300次發射僅用了4年多時間,中國速度令世界震撼。

其中,三次“逢百”節點,兩次都花落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這並不是偶然。翻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記錄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1984年1月29日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東方紅二號”以來,西昌累計放飛“長征”系列運載火箭127枚,約佔300次的43%,是我國目前執行發射任務最多的航太發射中心。

特別是2013至今的5年多時間,實施航太發射48次,佔該中心35年來發射總量的37.5%,用輝煌戰績見證中國速度。

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實現從發射單一型號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火箭、從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發射多軌道航太器、從發射國內衛星到發射國際商業衛星、從每年2-3次發射任務到年發射能力達到15次以上的重要躍升,完全具備執行高密度任務的發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