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兩會前瞻)衝刺全面小康 兩會聚焦中國經濟“闖關守隘”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衝刺全面小康 兩會聚焦中國經濟“闖關守隘”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2018年,對中國經濟來説頗不平凡。在GDP總量站上90萬億元人民幣歷史新臺階的同時,複雜內外環境又帶來新挑戰。
2019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最後衝刺。中國將明確哪些經濟目標,宏觀調控又將顯現何種思路?外界期待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給出答案。
三個“沒有變” 中國經濟穩中提質
過去一年,中國按既定節奏推動改革開放,用自身確定性對衝外部不確定性,實現經濟穩健發展。
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所説,中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翻開2018年成績單,中國經濟6.6%的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按平均匯率折算,去年中國經濟總量達13.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數字背後,是增長動力的轉換和發展品質的提升。如今中國經濟增長總體上由內需主導,對外需依賴持續減弱,去年消費增長貢獻率和投資增長貢獻率合計已超過100%。同時,中國還不斷通過效率提升、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等動力促進經濟發展。
放下“數字包袱” “闖關”高品質發展
“闖關”高品質發展的中國經濟,也更有底氣放下“數字包袱”。
過去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GDP增長預期目標多用“左右”或區間值表述,市場不再糾結于保住某個靚麗數字,有關部門也更注重經濟指標背後的民生改善。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此前透露,制定2019年經濟增長目標要體現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要求,體現民生特別是穩就業的基本要求。此外,還要考慮到外部環境變化,以及中國自身潛在增長能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向記者表示,與過去指令性的目標不同,如今中國官方設定的經濟目標更多是預測性的,用來客觀反映發展現狀。相關調控政策也主要運用於增長“托底”而非“推高”。
由此觀之,2019年全國兩會上的GDP、CPI等量化目標也應“著墨”高品質發展,並與全面小康、保障民生等緊迫任務相銜接。
守住“雙重底線” 完善宏觀調控
大勢穩中有變,中國經濟“闖關”高品質發展之時還須“守隘”,尤其是守住穩增長、防風險的“雙重底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增長的過渡期,穩增長應穩中求進,多出臺結構性政策,加強改革動力。
先看宏觀調控,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
再看各領域政策,2019年伊始,各部委頻釋利好,部署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加大短板領域投資規模力度,同時加緊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入實體企業、中小微企業等。市場普遍期待,相關穩增長措施能在兩會上加碼。
“防風險”一詞,開年再受矚目。日前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強調,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因應“黑天鵝”和“灰犀牛”,中國既要出先手,又要備後招。
從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到防範樓市大起大落;從穩定就業,到加強市場監測和監管協調,官方將如何有針對性地化解風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清障,料將成為本次全國兩會重要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