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記者隨同江蘇省社科院派到灌雲縣挂職的副縣長張立冬一同登上了開山島。這裡是“時代楷模”王繼才生前守護的一方國土。

開山島位於灌雲縣的黃海前哨,王繼才夫婦自1986年7月15日起守護此島長達32年,直至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突發疾病去世。灌雲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王繼才守島的巨幅照片。“他是咱灌雲人的驕傲!”在這座百萬人口的縣城裏,連招待所門口的保安也能隨口講出幾段王繼才的故事。

從燕尾港漁碼頭到開山島12海裏,無風無浪,一路只用了40分鐘。站在船頭遠眺,開山島就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午後的陽光下,高大的白色燈塔和因勢而建的五排房屋高低有秩。此時的大海波平如鏡,記者的內心卻難以平靜。

  開山島上的營房和燈塔 閆峰攝

“他是我這輩子學習的榜樣”

開山島面積0.013平方公里,兩個足球場大小,島上有上世紀60年代守島部隊建設的營房,1985年部隊撤防後設為民兵哨所。下午3點55分,迎接我們的是胡品剛、郭路、張奧三位守島民兵。王繼才2018年7月份去世後,開山島由當地人武部門招募的十位民兵志願者分成三個班輪流值守,每班三人每次在島上值守半月。這是胡品剛三人小組的第三次換崗守島。

班長胡品剛第一次上島輪值,是去年8月7日。當時正值夏季,白天溫度超過43度,晚上熱得睡不覺。海島上的冬天又似乎來得比陸地更早,春節前最低氣溫零下20度,胡品剛又經歷了他人生中最為寒冷的考驗。

儘管仍然艱苦,現在的開山島生活條件已經改善了很多。在王繼才過去32年守島綠化和改造的基礎上,近兩年建起了光伏發電站,接通了4G無線網路,海水淡化工程也在進行中,不久的將來也會徹底改變淡水靠岸上供給的局面。

“島上條件原來有多艱苦?告訴你,在繼才大哥守島之前,派來的第一位民兵只待了兩天就走了,此後先後派過十多位民兵,時間最長的13天,最短的只在島上轉了一圈,就跳上船跑回去了。”胡品剛説,跑回去的人説,開山島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

“上了島以後我們才知道,繼才大哥守島32年,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胡品剛告訴記者,最初,王繼才他們的全部家當就是“一盞煤油燈、一個煤炭爐和一台收音機”,“2008年江蘇省軍區送來一台小型風力發電機,夫妻倆這才看上了電視;2012年,縣裏又給小島安裝了太陽能發電站,白天用不完的電可以儲存到蓄電池裏”。

胡品剛還講了一件關於艱苦的故事:2007年夏天,連續刮了17天的颱風,島上只剩下半桶救命淡水和半碗大米,柴火也用光沒法做飯,萬般無奈王繼才夫婦就用背包繩拴在腰間,互相拉著,頂著狂風在礁石上撿海螺充饑,後來實在沒有力氣出門了,只能把生米用水泡軟了幹嚼,像嚼沙子一樣,就這樣一連嚼了五天生米,餓得話都説不出來,17天后颱風走了,當他們遠遠看到送給養的船駛來時,兩個人坐在地上相擁痛哭。

如果是缺水少電和酷暑嚴寒“扛一扛”還能挺過去的話,那麼在大海孤島上寂寞和孤獨才是難以承受的。“繼才大哥排遣寂寞的方法,就是對著大海喊嗓子,有時候一喊就是半個多小時,嗓子都喊啞了。”

胡品剛一直稱王繼才為大哥,説“他是我這輩子學習的榜樣”。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