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裏有多少耕地?收入多少?”

“一畝半,主要是種糧食。收入大部分要靠男人打工,他在建築工地上綁鋼筋,平均一個月3000多元,還過得去。”王蘇紅説。

河北邯鄲,在肥鄉區南屯莊村東頭,村民王蘇紅的家拾掇得乾淨整潔。有著“奮鬥”字樣的十字繡裝裱後,高挂在客廳墻上,格外醒目。她女兒今年16歲,患有腦癱。

問話的,是全國政協委員劉衛昌。他掏出紙筆將有關情況一一記錄,並囑咐王蘇紅要盡最大努力給孩子看病。“一定要好好上學,有困難來找我!”他鼓勵家裏其他孩子。

身患殘疾的劉衛昌身兼肥鄉區卜寨村村委會主任、曙光學校校長等職務。不過當下,他忙碌的內容卻有些“不一樣”。1月31日上午,剛結束對區殘聯康復中心的考察,劉衛昌又帶著年貨趕往多個村莊腦癱患兒家庭進行慰問,面對面傾聽心聲,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第二份提案“關於將腦癱兒童納入醫保、低保及扶貧特殊照顧”進行調研。

住在屯莊營後街的劉秋林,老兩口帶著患有腦癱的4歲孫女生活。他説:“在孩子治療過程中,殘聯給了很多幫助。最大的願望就是小孫女長大後生活能夠自理。”

“不能讓一人生病拖垮全家,我一定把你們的話帶到全國兩會上去。”劉衛昌彎下腰,拉著孩子的手對劉秋林説。

化解糾紛、帶動致富……儘管事情多,劉衛昌依然抽出大量時間走機關、跑基層,先後30多次宣講全國兩會精神。凡是涉及百姓利益的事,他都積極站在群眾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除了關注腦癱患兒的提案,劉衛昌已經準備好了一份有關失獨家庭的提案。他多次到北京、石家莊、保定等地調研。“失獨家庭面臨的現實困難值得我們研究解決。比如,老人突發疾病、生活自理等問題。”

正月裏,肥鄉區村子裏的年味濃濃,而劉衛昌仍在馬不停蹄地四處奔走。

瞄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記者手記)

劉衛昌是全國政協委員,樸實言語中透出的,還是那個親切的農家大叔模樣。他與群眾融到了一起,群眾肯和他説掏心窩子的話,他也才能真切感知群眾想啥、憂啥、急啥。從今年關注的失獨家庭和腦癱患兒追溯開去,劉衛昌這幾年反映的“讓農村老人享受醫養服務”等提案都切中肯綮,把話説到了百姓心坎上。

政協委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履職過程中,扎紮實實深入基層,才能更好把握民生脈搏,瞄準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正體現出一種科學態度、一種擔當意識、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情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5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