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我們每天都在關注,看似簡單的天氣數據背後卻是氣象員們做的大量的數據推演、判斷。
下午三點的南京,雨依然下個不停。位於江寧的南京國家基準氣候站裏,氣象觀測員葉興榮緊盯著螢幕上的這些數據,它們和窗外的這場雨有著密切聯繫。
葉興榮説,現在的氣象觀測主要依靠自動監測設備,但每天的8點、11點、14點、17點和20點,必須做5次人工定時觀測。“現在的人工觀測項目比以前相對減少很多,現在的每個定時我們需要觀測雲、雲量、雲高,還有天氣現象編碼、天氣現象的記載。”
1999年,21歲的葉興榮來到氣象站工作,今年是他做氣象觀測員的第20個年頭。20年的經驗積累,讓他練就了一項特殊的本領,那就是戶外的雨霧風霜,在他這裡都能變成氣象數據。
“你看這個黑顏色的,在飄的,速度比較快的就是常説的碎雨雲,現在都是滿天的。風的話,這個可能是在二級風,二級風我們一般取中間值,大概在2米每秒 。”葉興榮指著天空説。
佔地面積875平方米的氣象觀測場裏,百葉箱、雪深儀、雨量計、能見度儀……近20種觀測設備雖然都採用了自動監測系統,但遇到雨雪天氣,對它們定時維護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忙完下午的數據統計和發報,簡單的晚飯過後,葉興榮開始準備另一項工作——高空氣象探測。相比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地面氣象探測,高空氣象探測需要觀測員全程參與。給探空氣球充氫氣、探空儀通電測試、拴探空繩、綁定探空儀,一套動作忙完就得半個多小時。
葉興榮向記者介紹,探空儀用來測量大氣中的三要素:溫度、濕度和氣壓,實時傳回信號到業務機,然後通過數據處理軟體,能夠實時獲取垂直上空的氣象要素分佈狀況。
每天晚上7點15分是國家規定的進行高空氣象探測的標準時間。葉興榮開玩笑説,到了這個點,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把探空球放出去。
作為南京唯一的國家基準氣候站,這裡採集的數據都將上傳到國家氣象局,給全國、甚至全球的氣候觀測做參考,因此,必須確保氣象數據的準確性和連續性。看起來只要每天看看天、記記數字,但內心的壓力,只有葉興榮自己知道。
葉興榮:“現在的工作壓力就是説,這個數據沒有啦,怎麼操作數據都出不來,這個報文也編不了,傳不出去怎麼辦?主要是急在這個方面。”
記者:“會做這樣的夢,有時候會嚇醒嗎?”
葉興榮:“對,這個是氣象觀測員都會有的經歷。”
在站裏,像葉興榮這樣的氣象觀測員一共有9個,除了遇到突發的惡劣天氣,大部分時間,大家輪流值班,每輪值守,都要24個小時。安靜的辦公室裏,除了滿眼的數據,陪伴他們的只有耳邊的聲音。
當年20齣頭的小夥已經邁入中年,在工作中屢獲殊榮的葉興榮,對上小學的兒子卻有著深深的愧疚。對於氣象觀測員來説,沒有所謂的節假日。去年初,他就答應陪兒子去的一趟旅遊,到現在都沒能兌現。
“兒子説,你上夜班平常不在家,也怪我。我回去之後可能會補償一點,買點菜做點飯。畢竟每個人的工作不同,首先工作要做好,做了20年了,感情還是蠻深的。每天從自己手上通過的數字都是留做檔案的,你還是在歷史裏留下了一點點痕跡吧。”葉興榮説到。
追風逐雨,觀察四季,致敬“城市體溫的記錄者”——氣象觀測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