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布鞋”傳承人賴淑芳在整理布鞋。記者 田為 攝

一年來來自戰旗村的好消息

●“鄉村十八坊”農事體驗街區投運

●遊客達到65萬人次,文旅業産值增長300%

●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10%

●吸引返鄉大學生及創業人才120余人

●集體資産增加至5700萬元,集體收入增長320萬元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張明海 發自戰旗村)2月12日,陽光和煦,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一派初春景象。賴淑芳一大早就來到位於戰旗村鄉村十八坊的唐昌布鞋店,“春節期間都沒怎麼休息,生意太好了。”

一年前的2月12日11時,也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戰旗村考察,從賴淑芳手中買下一雙唐昌布鞋。一年過去了,賴淑芳的唐昌布鞋店已從一個兩三人的小作坊變成十多個人的大作坊,成為融現場加工與展賣于一體的體驗式消費旅遊打卡景點。

有變化的,不僅僅是賴淑芳的唐昌布鞋店。在戰旗村黨總支書記高德敏看來,一年來,改變的還有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和基層黨組織作用的加強,“總書記的指示,我們聽進了心裏,認真在做,讓鄉村振興的‘戰旗’高高飄揚。”

“鄉村十八坊”投運産能落後的小企業集體轉型

在鄉村十八坊,記者看到,紛至遝來的遊客圍著布鞋、蜀繡、豆瓣、醬油、辣椒等傳統手工藝作坊店舖流連忘返。

在賴淑芳開的唐昌布鞋店內,遊客參觀完手工製作布鞋的全流程、在展示區買完布鞋後,還紛紛拉著賴孃孃合影留念。“賴孃孃現在成大明星了,媒體紛紛採訪報道,讓唐昌布鞋非遺傳承人的‘地位’在遊客和客戶心中更加穩固。”戰旗村黨總支委員易奉陽笑著對記者説。

“唐昌布鞋的名氣越來越大了。以前我一年賣3000雙鞋,2018年我們生産了7000多雙,賣出去6000多雙。”賴淑芳介紹,通過與蜀繡大師合作,推出蜀繡婚鞋、棕編布鞋等10多種新産品,與成都紡專等學校合作打造有保健功能的新型布鞋,“現在,中高端布鞋價格在168元-198元之間,高端布鞋可以賣到千元以上。”

總書記關心的蜀繡,同樣也在煥發新光彩。“蜀繡蜀錦以前80%是商務禮品,如今日常應用産品比例提高到40%,更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去年産品銷量增長了3倍。”成都市蜀繡産業商會會長、成都蓉錦蜀繡文化發展公司董事長蔡世民告訴記者,目前除了在鄉村十八坊開設蜀繡實體店外,還在天府新區開設了一家實體店,去年通過與幾個海外商會的對接,將蜀繡産品銷往北美、歐洲市場。

布鞋、蜀繡們的暢銷,意味著鄉村十八坊的興旺。2018年8月8日,村集體自籌資金建的“鄉村十八坊”農事體驗街區投運。“這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一種嘗試,我們為此關掉了10多家産能落後、不太環保的小企業,轉變到旅遊發展上來,解決了100多人的就業問題。”易奉陽告訴記者,2018年戰旗村遊客達到65萬人次,文旅業産值達3200萬元,增長300%;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8400元,同比增加10%。

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揭牌“戰旗效應”在放大和輻射

2月12日,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揭牌。

“戰旗村發展起來了,我們想著更大的目標,把戰旗村鄉村振興的發展理念推廣出去,面向全國招生,這也是我們學院的校訓——‘走在前列、起好示範’的含義所在。”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常務副院長楊興紅告訴記者。

“因為村裏人肯幹,‘晴天大幹,雨天堅持幹’,所以叫戰旗村。”高德敏至今仍記得總書記問過他戰旗村村名的由來。他表示,多年來,戰旗村在集體經濟發展、農村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方面一直秉承著“戰旗精神”,不斷開拓創新。通過發揮基層黨組織“火車頭”作用,2018年戰旗村集體資産由2017年的4600萬元增加至5700萬元,集體收入增長320萬元,吸引返鄉大學生及創業人才120余人。

郫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戰旗村鄉村振興核心示範區,在郫都,“戰旗效應”正一步步放大和輻射,在更廣泛的區域,一個個鄉村振興重大項目正加快聚集。

記者了解到,目前郫都區正連片圍繞“安德—唐昌片區”,打造118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博覽園,而郫都全域面積為438平方公里,該重點區域將囊括郫都區鄉村面積的絕大部分。根據規劃,鄉村振興博覽園將分四個階段分期建設。目前鄉村振興博覽園已啟動8個村的基礎配套建設;同時全面摸排博覽園示範環線,已重點梳理出40余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90億元。

在戰旗村一路之隔的金星村呂家院子,記者看到,青石鋪成的小道串聯起一座座農屋,這些農屋又隱于高大喬木與低矮竹林之中,平實而精緻。“吸引了豬圈咖啡、豆瓣宴、養生菌湯等郫都特色項目,探索‘農戶+村集體+社會資本+平臺公司’合作模式,打造餐飲主題院落,對林盤修復保護起到了作用,為村民帶來分紅、就業等收益。”郫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