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燈籠小鎮”靠燈籠讓村子變得更美,也讓群眾的生活更加紅火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朝通訊員馮雲麗文僧少琴攝影

大河報訊 燈籠紅、年味濃,大紅燈籠高高挂,小鎮日子更加紅!用這句話來形容南樂縣郭莊“燈籠小鎮”再合適不過。春節前,走進“燈籠小鎮”,無論是村民的院子內,還是街道旁,一盞盞喜人、別樣的燈籠,讓人為之著迷,更增添了濃濃年味。

就在一週前,在村口處佔地1200平方米的燈籠廠門口,該村村委主任郭殿如,正指揮著人從大車上卸載一箱箱的燈籠配件。“沒想到訂單這麼火,現在都不敢接單了,工人每天加班到晚上12點都做不完。”郭殿如説,雖然為了打開市場,目前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不過光春節前這段時間就訂出去30多萬元的貨了。

其實,此前不久,他們剛給山西送走了一批4000對的訂單,接下來還有二十來個訂單在排隊。

郭莊村位於南樂縣城北大外環內側,先後榮獲“國家級無邪教示範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村裏共184戶,874人,其中貧困戶2戶。該村燈籠文化由來已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間,村裏就有了製作燈籠的手藝,尤以陳氏燈籠最為出眾。

據介紹,2017年,縣裏建設美麗鄉村,就把該村命名為“燈籠小鎮”。當年,當地鎮政府投資380余萬元,建文化廣場,硬化、綠化路面,還把村裏蚊蠅亂飛的垃圾坑,改造成了風景秀麗、佔地3400㎡的明湖。南樂縣率先在濮陽市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

“為了讓燈籠小鎮名副其實,2018年8月,我們村又投資160多萬元,組建成立了燈籠廠,生産製作‘郭莊燈籠’。”郭殿如説,“現在廠裏有固定工人18人,在家生産製作燈籠的還有100余人。”郭殿如介紹,燈籠廠現在能生産宮燈、羊皮燈、絨布燈籠、七彩轉燈等十幾種類型的燈籠。

高瑞娜家是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其丈夫患尿毒症致貧。燈籠廠步入正軌後,高瑞娜就成了第一批製作工人。説起村裏的變化,高瑞娜讚不絕口:“這兩年變化大著呢,有垃圾桶、有人專門打掃衛生,環境也好了,有空了還能領著孩子去湖邊玩。像俺這樣出不去的,有點空就能來幹活。現在一個月能拿2000塊錢左右,技術再熟練點就能拿到3000到4000塊錢,給俺家解決了不少困難。”

從臘月初五開始,“燈籠小鎮”的村民就開始籌備春節後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燈籠秀”了。這將是他們舉辦的第三屆“燈籠秀”。

“舉辦燈籠秀,既能豐富群眾生活,還能宣傳我們燈籠小鎮和郭莊燈籠的品牌,也能增加村民們的收入。”郭殿如説,“希望燈籠不僅能讓村子變得更美,也讓群眾的生活更加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