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圍爐思年話變化】
1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重慶市彭水縣平安鎮衛生院時,原本在縣城的民族中學讀高三的劉孝生剛輸完液,正靠在病床上看書。劉孝生的主治醫生進來仔細詢問了他的情況,又作了一些簡單的檢查後説:“你休息一會兒後就可以出院了。”
3天前,正在緊張備戰期末考試的劉孝生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家人獲悉後趕忙把他接回鎮醫院治療。“鎮醫院的病房和設備都是新的,離家近,費用也低,主要是效果不錯。”2017年新建的平安鎮衛生院大樓寬敞明亮,大樓前的院壩乾淨整潔,四週蔥蔥郁鬱的樹和各式各樣的鮮花圍繞著整個衛生院,如同花園式的院落。
“前些年,不要説在縣城讀書的學生,當地人得個小毛病都不相信鄉鎮醫院,非要翻山越嶺到縣醫院去看。”平安鎮衛生院院長冉岳説,“這不能怪患者。以前我們只有500平方米的平房,好幾個科室共用一個房間。現在不僅建起了2100平方米的醫院大樓,增加了醫務人員,還添置了和主城醫院一樣的彩超機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全新設備。”
平安鎮衛生院的變化只是彭水縣醫療改革的一個縮影。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李孜教授,長期跟蹤研究彭水縣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據李孜介紹,彭水全縣4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08年前的業務用房只有1.4萬平方米,財政投入嚴重不足。還有不少鄉鎮醫院一直實行“錢由院長支,賬由院長做,效益歸自己,債務歸國家背”的“家庭式”管理。怎麼破解這個難題?
從2008年開始,彭水整合全縣40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財務、人才等資源,實施基層醫療機構集團化管理。首先將各醫院收入及政府醫療衛生投入“化零為整”建立資金池,把各個醫院的資金放在一起,統籌使用,通過科學規劃,在明晰醫院內部經營管理許可權的前提下,由醫院集團統一規劃、統一配置資源,集中攻堅基層服務薄弱環節,重點解決基層醫療服務建設資金短缺難題。醫院用車、用房,以及彩超、CT等設施設備配置,由集團統一安排並按照程式實施對國有資産監管和審計監督,推動基層醫療機構規範管理。
“我們開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探索著前行。經過這些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基層醫療機構得到了健康、均衡和可持續的發展,真正實現了在群眾家門口就能解決群眾的健康需求。”彭水縣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代鴻説。
1月22日上午,高谷鎮中心衛生院超聲科醫生余曉君為20多個病人進行了健康檢查。“我到超聲科10年,這裡的彩超設備已經更換了四代,現在這臺從德國進口的全英文屏彩超設備,清晰度和精準度都非常高。”余曉君説。
李孜和課題組成員提供的數據表明,近年來彭水已累計投入資金近4.2億元,改擴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0所、新(改擴)建撤並鄉衛生分院21所、村衛生室355個,基層業務房總面積達10萬餘平方米,是基層醫改前的7.2倍。到2018年,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都配備了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診療設備。“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目的是讓更多的優質健康服務走到城鄉居民的家門口。”據彭水縣衛健委副主任鄧登慧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