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越來越近,春運進入白熱化,汽車票、火車票、飛機票,幾乎都是一票難求。不過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三四線小城市的車站也擠滿了人,他們大多是上了歲數的人,他們要去往的地方,正是子女打拼的大城市。這種現象被稱為“反向春運”,農村父母到城市中與子女一起團聚過年,正在成為一種新風尚。

每年春運壓力都很大,特別是北上廣等大城市,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在這些城市工作和生活,春節期間都要回老家過年。春運大潮中,回家之路很艱辛,春節後返程之路也不容易。“反向春運”正好有一個時間差,春節前從農村和小城市往大城市跑,春節後再從大城市返鄉回家。既實現了全家團圓的目的,又省去了春運的勞累奔波之苦。除此之外,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和小城市的父母來説,能夠到子女所在的大城市過年,看看大城市的霓虹閃爍,感受一下大城市的年味,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反向春運”帶來的還有可能是一種文明風尚。試想一下,每到春節,遊子返鄉,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無外乎喝酒打牌,每年都會曝出一些過度飲酒、打牌賭博等不文明行為,給喜慶的春節帶來一些不和諧。如果一家人在城市團聚過年,就會按照城市裏的年俗,逛逛廟會,轉轉景區,一家人悠閒自在、其樂融融,豈不更好?子女在城市中忙忙碌碌一整年,好不容易有個春節假期,盼來了家鄉的父母,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搶票擠火車了。對於子女來説也是一种家庭的愜意,是屬於自己的真正假期。

“反向春運”需要正確認識,它改變了我們傳統的觀念。在很多人看來,只有孩子飛黃騰達了,才有資格接父母去城裏“享福”。實際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城市安家居住,即便不是出人頭地,也完全有能力把父母接到身邊,讓父母在城市裏歡度春節,甚至安度晚年。這兩天朋友圈里正在熱傳的《啥是佩奇》,故事的反轉也是“反向春運”,兒子最終將父母接到城市過年,老人家帶去了家鄉的特産,還有送給孫子的“鋼鐵佩奇”。

過年就是一個團聚,最重要的不是在哪團聚,而是能不能團聚。以往每到春節,北上廣就變成了“空城”,隨著“反向春運”時代的來臨,城市與農村的流動將逐漸趨於平衡。有的人終究要回到故鄉,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將來到城市,把家鄉的年味融入城市的團圓,讓親情在城市空間無限延伸。對於這種新風尚,我們應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