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東鄉縣大嶺村扶貧車間編織地毯
一座座山,一道道梁,臨夏州東鄉縣婦女馬則內白的家就在山樑上,叫大嶺村。從以前繡鞋墊,到現在織地毯,開到村口的扶貧車間,讓她的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和嚮往。大嶺村所在的龍泉鎮是典型的東鄉山區鄉鎮,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嚴酷。當春天的故事在東鄉大地唱響,龍泉鎮幹部群眾在幫扶單位大力支援下,建工廠,養牛、養羊幹出脫貧攻堅精氣神。
梁全虎演示地毯編織技術
地毯織出新生活
1月16日,大嶺村扶貧車間負責人梁全虎正忙著準備培訓課程,再過幾天,村上又有4名婦女要來扶貧車間上班。通過現場示範,他要把織地毯的手藝教給這些有意願在家門口就業的婦女。梁全虎是甘谷騰達地毯的員工,地毯廠將扶貧車間開進大嶺村,他也來到這裡搞管理培訓。梁全虎説,只要認真學,農村婦女基本可以掌握機械操作編織地毯的手藝,他們這個車間可以提供30個就業崗位,目前有15名大嶺村的婦女在這裡上班。
馬則內白如今已是扶貧車間的熟練工,看著自己努力下一個個地毯花樣變成現實,她充滿成就感。
馬則內白説,以前農閒的時候她也繡花做鞋墊,不過在幾平方米的布料上按照花樣織地毯,她以前見都沒見過,更別説操作了。
馬則內白的學習是從操作手動機器開始,送線後機器就如縫紉機一樣將花樣繡上去。
馬則內白説,剛開始,她就是抓不穩,花也繡不到地方,經過反覆鍛鍊,她現在操作機器一點問題都沒有,看著花樣在她手下出彩,她特別有成績感。平時,由於要照顧孩子還要務農,她沒辦法外出打工,現在她在扶貧車間織地毯,剛開始一天50元,後期還會漲工資,這都讓她對生活充滿期待。
梁全虎説,大嶺村扶貧車間的地毯主要通過訂單方式銷往飯店等單位,臨夏州很多居民家中都有鋪地毯的習慣,這些都為車間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龍泉鎮大嶺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隊隊長吳超期待大嶺村和周邊村的家庭婦女可以走進扶貧車間,用勤勞的雙手編織美好生活,一起為小康生活而努力。
地毯上繡花
扶貧扶出真感情
同樣為鄉親們的脫貧路而努力,在大嶺村山腰的開闊地,一座現代化的養殖場初見規模,等養殖場全部建成最多可養殖3000頭牛。將帶動周邊24個村,2000戶貧困群眾脫貧。
葉小雲,甘肅前進牧業養殖技術人員。張掖市前進村是遠近文明的富裕村,從這裡走出的前進牧業在大嶺村建設養殖場,葉海榮作為技術人員被公司指派來到到大嶺村。
葉小雲在養殖場牛棚門前
葉小雲説,他來的時候就明確,在東鄉縣至少服務三年,雖然這裡山大溝深,遠離家人,但是面對龍泉鎮群眾期待的眼神,他還是打算留下安心養牛,將牧場養牛的先進經驗和當地群眾一起分享,一起提高規模化養殖水準。目前,東鄉的養殖場已引進600頭育肥牛,今後還將繼續從前進牧場引進公牛育肥。
吳超説,東鄉縣前進大嶺農牧有限公司由甘肅前進牧業出資建設,將按照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運營,吸收東鄉縣24個貧困村2000戶村民入股,公司將按照入股資金的15%支付紅利,助力村民早日脫貧。
臨夏州“東鄉貢羊”
養牛養出致富路
雖然沒有規模化的養殖場,但是看著家裏的5頭牛在後院的崖邊曬太陽,龍泉鎮蘇黑村村民楊艾有卜還是笑得很開心。他家的5頭牛有三頭母牛有犢待産,這將為他家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甘肅省委辦公廳駐東鄉縣龍泉鎮蘇黑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查俊輝説,東鄉群眾有養殖牛羊的傳統,脫貧攻堅配套了鼓勵政策,像楊艾有卜家養了5頭牛,可以一次性領取1萬元獎勵,只要村民勤勞,養牛、養羊就能獲得政策鼓勵。
“我退休了,有退休工資,吃喝不愁,可是我們村上還有群眾還沒有脫貧,我不能光想著自己。”蘇黑村退休老幹部楊金泉説出了他當初退休後放棄城市生活的回到農村的初衷。如今,他是蘇黑村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養的150頭西門塔爾牛都是很好的品種,每一頭在市場上都很搶手。查俊輝説,楊老先生不僅自己養牛,還帶動了25戶貧困戶一起養牛。有村民在老先生的合作社入股,有的村民向老先生請教養牛技術,對於這些老先生都熱情指導和幫助。
站在蘇黑村養殖農民合作社的門前遠望,遠處村莊的梯田一台臺整齊分佈,在原有的羊腸小道旁,一條新修的通村公路正在向更遠的村落延伸。查俊輝説,這些村莊都是蘇黑村的組成部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路通了,車來了,村民們都發揮強項,養牛、養羊來奔好日子。
“現在政策這麼好,我們自己也要努力幹,省上單位幫一把,我們更要加把勁,只要身體好,我還要好好來養牛!”楊金泉説出自己的決心,也希望群眾和他一道加油幹,早日來脫貧。
蘇黑村養殖農民合作社裏的西門塔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