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讓中國以勢不可擋的速度開始長期發展

馬庭·庫摩

中國的魅力在於古老的歷史和文化,更在於最近40年間走過的無比正確的道路——它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大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自由貿易的積極推動者。

我跟妻子瑪格麗特都是從業幾十年的老新聞人。用文字和影像去記錄身邊的故事,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興趣。退休後,我們一直繼續我們熱愛的新聞工作,“中國”一直是我們工作中的關鍵詞。我曾經11次訪問中國。這些年來中國的變化是如此驚人與迷人。我跟妻子在德國多次舉辦攝影展、刊發文章,就是希望能與更多德國人分享中國的發展與變化。

1976年4月,我第一次到中國,那時我37歲,是《漢堡晨報》的一名記者。當時我參觀了中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邊境關口——羅湖。那時,香港還沒有回歸,深圳也只是個普通的小漁村。兩年後,改革開放讓中國以勢不可擋的速度開始長期發展。

回到德國,我和瑪格麗特不斷尋訪檔案館,走訪在德國生活的中國人以及與中國有來往的德國企業,以更好地了解中國。我們根據蒐集到的各種資訊,采寫有關中國的報道。“中國”成了我個人生活和職業的核心主題,我也對中國産生了難以割捨的感情。

此後,我不斷從新聞裏得知中國的發展變化——香港回歸了,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了大都會,上海浦東從一片荒蕪變成高樓林立。這些我曾經用鏡頭記錄的影像,如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一直想再去看一看。退休後,我的時間更加自由,終於可以實現這一夢想了。時隔整整30年後,我在2006年4月故地重遊,與妻子一起在5個星期裏行程上萬公里,重新尋找我以前影像裏記錄的地方。這次中國遊歷給我留下的感受,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中國女性穿上了凸顯身材的牛仔褲,自信又美麗;商場貨櫃上擺滿了品種豐富的商品……作為媒體人,我也很高興親見了人民日報的巨大變化。1976年,人民日報社還在王府井大街的一棟建築裏。當我2006年故地重遊時,人民日報社舊址隨著商業街的改造,變成了王府井步行街的店面。我被邀請到人民網的辦公樓裏參觀,看到了中國媒體豐富、多樣的發展。

近年來,我們陸續在德中兩國推出了“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漢堡—上海締結友好城市25週年”等主題攝影展。這些展覽在兩國都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對中國民眾而言,一名外國記者的影像對比,可能更容易讓他們驚訝于過去幾十年間的生活巨變,感受到這種變化的珍貴。對德國民眾而言,他們驚詫于中國的現在。很多德國參觀者表示,他們從未想到中國在幾十年間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有些德國觀眾感慨,影像裏的現代中國和他們印象裏的完全不同,坦言對中國“了解太少、太片面”。這也是我和瑪格麗特舉辦攝影展的初衷——讓更多德國人了解真正的中國。不同的體量和國情,決定了中國和德國之間的差異。如果在對中國的基本國情一無所知的前提下去評判中國,這是不對的。

我和瑪格麗特遊歷過不少國家,但沒有一個國家有著和中國一樣的巨大魅力。中國的魅力在於古老的歷史和文化,更在於最近40多年來走過的無比正確的道路——它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大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自由貿易的積極推動者。(作者為德國阿克瑟樂·施普林格出版社前副主編,人民日報記者 馮雪珺 採訪整理)

中國為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增長髮揮著重要作用

薩米·卡姆哈維

40年來,中國讓數億人擺脫了貧困,極大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中國的扶貧經驗給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方案。

在我家裏,一直珍藏著4張北京市的公交卡。在我辦公室書櫃的醒目位置,擺放著我精心收藏的眾多到訪中國時的照片和證書。每次看到它們,我都會想起和家人在中國生活時的點點滴滴。到現在,我的兒子還會時不時指著公交卡問我:“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再回北京坐一次地鐵?”

埃及和中國都是有著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國,埃及也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兩國往來歷史悠久,友誼深厚。所以很久以前,我就有兩個夢想,一是爬上中國的長城當一回“好漢”;二是去中國的西藏親身感受天空的純凈。但那時候,中國對我來説遙遠而神秘。

如今,我不僅實現了當時的夢想,還成了中國的“老朋友”。作為埃及《金字塔報》的記者,我已經在報紙上發表了近500篇關於中國的報道。

僅過去4年間,我就已經來過中國10多次了。特別是在2015年時,我還曾以《金字塔報》常駐北京記者的身份在中國開展工作。其間,我參與了中國兩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等重要活動的報道,還走訪了中國的數十個省份。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真切地見證了中國的高速發展。中國人民勤勞善良、安居樂業,每個城市都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改革開放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策,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現在的巨大成就。而改革開放之所以能讓中國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中國的扶貧工作。40年來,中國讓數億人擺脫了貧困,極大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中國的扶貧經驗給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方案。包括埃及在內的廣大非洲和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向中國學習借鑒。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為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增長髮揮著重要作用,吸引著世界各方的目光。值得稱讚的是,中國始終保持著謙虛的姿態,秉承著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理念與其他國家開展友好合作,始終樂於與其他國家分享發展經驗和發展紅利。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應對氣候變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做出了巨大貢獻。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和世界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對中國的未來,我有了新的、更大的期待。(作者為埃及《金字塔報》執行副主編,人民日報記者 周輖 採訪整理)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