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 | 俄媒:為什麼中國雷達專家能拿800萬獎金?

俄羅斯衛星網1月12日發表題為《中國科學家因何獲得800萬獎金?》的報道稱,1月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獲得800萬人民幣的獎金。超視距雷達是劉永坦領導下的專家們所取得的關鍵性研發成果之一。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裏·卡申發表文章就中國超視距雷達所取得的成績做了解讀,以期揭開劉永坦因何獲得800萬獎金的“秘密”。現將全文摘編如下: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頒發獎章。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頒發獎章。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中國正努力研究海基機動超視距雷達,並希望憑此提升在西太平洋地區針對美軍的反介入戰力。

無線電信號為直線傳播,甚至功率最大的常規陸基雷達也無法看到百公里外超低空飛行目標。預警機因尺寸和功率限制僅能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超視距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借助無線電波在電離層的反射或折射效果。由於它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故而沒有常規雷達的局限性,但要真正實現超視距,則需要付出高昂代價。此類雷達在技術上極其複雜且非常昂貴,由大量轉机和接收天線組成,有時彼此之間相距數百公里。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已開始研發這種雷達,與蘇聯和美國幾乎同時。蘇聯和美國在冷戰結束前已經建成首批可實際運作的雷達樣機,但中國項目因技術基礎薄弱而未能取得成功。

解放軍列裝的首批超視距雷達是俄産的“向日葵-E”型雷達。中國于2000年初從俄羅斯購買了3套。“向日葵”系列是相對較小的海軍超視距雷達。中國購買的型號可發現接近300公里外的水面目標。2000年代,俄羅斯海軍也購買了此款雷達,部署在裏海和太平洋。

2008年,中國在其北部地區建成更大型的超視距雷達,為空軍所用,是導彈預警系統中的一部分。據西方評估,其預警距離可達2500公里。此後,中國繼續加大投入發展海軍超視距雷達系統,併為戰略防空和反導用途製造功率更強的雷達。

中方的研發過程與俄羅斯強化此項工作是同步進行的。2002年,俄羅斯建成“集裝箱”超視距雷達,其預警距離是3000公里,掃描範圍是240度。之後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和測試,2013年開始在軍隊中運作。

▲俄羅斯衛星網相關報道截圖

▲俄羅斯衛星網相關報道截圖

這種可同時發現5000個目標的巨型設施據稱將在2019年進入全面戰鬥值班狀態。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在發展“向日葵”海上雷達網路。俄羅斯將在自己周邊地區建成功率強大的雷達偵測系統,可針對空中和海上攻擊預警。目前還不清楚俄羅斯是否有建設海基機動超視距雷達計劃,也許這與俄羅斯水面艦隊規模不大有關。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主要建造的是中小型艦艇(輕型護衛艦和巡邏艦)。

對於中國來説,建設海基超視距雷達是迫切的,且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已在遠距離海上攻擊方面投入鉅資,部署大量反艦彈道導彈、岸基重型反艦巡航導彈以及轟炸機。相應的,保障這些重型武器能在遠距離發現和跟蹤目標則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眾所週知,中國在偵察衛星集群以及重型偵察無人機等方面投入巨大。但是,這些手段中的任何單項,都無法獲得可靠的效果,尤其在對手是美國的時候。而建設海上機動超視距雷達,是保障偵測遠離中國海岸目標的重中之重。俄羅斯海軍在演習中使用“向日葵”雷達,為反艦導彈指示目標位置,而中國海軍看來也將使用同樣的方式。

海上機動超視距雷達可為美國艦隊在第一、第二島鏈範圍內的行動製造很多的困難。未來,中國航母戰鬥群還將提高在遠海上的作戰能力,而超視距雷達技術也可使其更快發現敵方在遠距離發射的巡航導彈和派出的空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