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國家統計局昨天(10日)發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9%,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0.9%,為2016年9月以來最低。

不過,2018年全年CPI上漲2.1%,四年來首次超過2%。全年的PPI上漲3.5%,可以説,2018年我國的物價總水準保持了溫和上漲的勢頭。紛繁的數據漲跌背後,哪些原因值得關注?2018年物價溫和上漲對經濟發展又意味著什麼呢?

國家統計局10日發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CPI同比上漲1.9%,同比漲幅比上月再次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5%,影響CPI上漲約0.48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7%,影響CPI上漲約1.38個百分點。而從環比看,12月CPI由上月下降0.3%轉為持平。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轉為上漲1.1%,影響CPI上漲約0.2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下降0.2%,降幅略有擴大,影響CPI下降約0.18個百分點。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分析:“首先是經濟增速在下行,所以需求比較疲軟。第二是油價,全球的油價大跌。從中國的情況來看,CPI下降主要原因一是油價,二是交通工具,比如汽車價格的下行造成了通脹下行。”

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給出的細節分析看,在食品中,天氣轉冷,鮮菜價格上漲3.7%;豬肉、牛羊肉、雞肉、鮮果和水産品價格不同程度都有上漲;雞蛋價格下降1.5%;其他食品價格基本保持平穩。在非食品中,受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下降10.1%和10.8%。也就是説,去年12月CPI重回“1時代”主要是受著季節因素和油價的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2月份CPI漲幅略有下降,主要是非食品價格漲幅下降。它是從終端把需求不足或者經濟下行的壓力錶現了出來。但從居民主要消費品的供給來看,12月份還是比較充足。這也是食品價格保持大體平穩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這種影響,也同樣體現在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數據顯示,2018年12月PPI同比上漲0.9%,下降幅度明顯,為2016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從環比看,PPI下降1.0%,降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不過,2018年全年PPI同比上漲3.5%。

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郭麗岩表示,總體來看,2018年全年價格水準處於平穩運作態勢,同比增速的變化在合理運作的區間。也就是説,通過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上游的價格水準已經被穩定在了一個合理區間。

統計局數據同時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2014-2017年,全年CPI同比漲幅分別為2.0%、1.4%、2.0%、1.6%,這意味著2018年CPI為四年來首次超過2%。溫和通脹對市場來説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張立群認為,2018年CPI總體保持平穩運作,PPI漲幅的下行趨勢值得關注:“一方面需求的下行壓力還是值得關注;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企業的開工水準下降,包括企業的的資金週轉困難,因此要抓緊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

季節性的因素可能隨著傳統春節假期的結束而回到常規的水準,經濟基本面的因素卻需要各方作出更多改革努力。張立群預計,經過調整,在各方政策的發力之下,未來幾個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會逐步減弱,價格水準也將保持平穩。他説,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向著企穩回升的方向逐步發展。在此背景下,價格,比如PPI漲幅的下行態勢應該會結束,因此未來一段時間不存在通脹的問題。

而沈建光認為,CPI、PPI的低位運作為對貨幣政策的相對寬鬆打開了更多空間。他説,接下來降準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可能不止一次。降準的同時利率也會下行,因此整個貨幣政策會越來越走向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