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改革發展之路,就是一條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所通過的《公報》中同樣始終貫穿著公平正義的改革理念,緊扣著“以人民為導向”的改革主題:“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

實現中國夢,需要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更需要民生的極大豐富和持續改善。改善民生,就是要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準,讓社會成員能夠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保障改善民生的過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不斷産生新的需求和我們黨不斷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互動實踐的過程,就是中國夢一步一步由夢想變為現實的實踐過程。

五年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求正在化為改革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領域的改革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問題入手,不斷推出新政策、新舉措,為百姓送去改善民生、增進福祉的利好消息——

從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推動實現教育資源均等化,到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健全教育品質保障體系,教育向優質公平邁進;從預約掛號、分級診療,到醫藥分開、基本醫保全面聯網、醫保異地結算、大病醫保全覆蓋,老百姓的就醫體驗發生著變化;從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到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全面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戶籍制度改革日趨人性化;從公租房、自住房向“新市民”開放,到優先保障基本、購租並舉的住房改革制度,既試圖解決老百姓最關切的住房問題,也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的堅持。

在另一個層面,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也至關重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方式,扶貧開發工作呈現出新局面,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創造了我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五年來,我們下大力氣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政策托底、保護弱勢群眾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什麼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豐衣足食、幸福平安、和諧有序。好日子從哪來?既要靠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也要靠老百姓實實在在奮鬥出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上下齊心,砥礪奮進,向更美好的未來不斷邁進。

   (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