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杭州的企業家宋先生,在朋友圈發了6張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的截屏照。他寫下的評論是:記住歷史,學習歷史。此前一天,他轉發了新華社刊發的改革開放40年大事記,並興致勃勃地玩了“看,當年的我 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換裝秀H5,曬出了自己的9張照片。
“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感謝改革開放。”同一天,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毛大慶在自己的個人微信公眾號發表署名文章《實幹是對改革開放40年的最好致敬》。1978年12月18日,他只有9歲,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從父母的言談甚至表情裏,捕捉到些許不同。這40年中,他走入大學,走向社會,南渡新加坡,後來又回到中國。從一名小學生,到城市規劃與區域經濟學博士,當過職業經理人,現在又成為一名創業者。
2018年,是毛大慶創業的第4年,他的創業方向是共用辦公,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新事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有一句最打動我。他説4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勇氣和智慧幹出來的。創業以來,我和團隊一直在摸索這條道路,我們內部也有思考,也有爭論,甚至非常激烈,但通常很難有結果。每到這時,我總是和團隊説,不爭論,先幹起來再説,讓市場實踐回答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在實幹中,我相信我們會慢慢成熟起來,找到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正確道路。”
著名媒體人、財經觀察家秦朔在個人微信號“秦朔朋友圈”發表的署名文章《致敬40年:一個偉大的時代,始於尊重人性與常識》也被廣泛轉發,點擊超過7萬次。秦朔認為,改革開放是從正視人性、順從民意開始的。他寫道:改革開放在今天是一個司空見慣的詞語。很多年輕朋友覺得現在的生活理所當然,也有很多人對現實充滿抱怨。但對年長一些的人們來説,改革開放是他們心中永遠神聖的圖騰。他找到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考察的新聞照片放在這條微信裏,還有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蛇口創舉”圖,列舉著蛇口創造的11個第一,其中有第一次打破“大鍋飯”和第一次公開招聘人才。這則微信的最後,他選了一張鷹擊長空的圖片,背景是紅彤彤的太陽。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召開前夕,由人民日報客戶端推送的“看,當年的我 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換裝秀H5在微信朋友圈中廣泛傳播。在這個新媒體産品中,用戶可以體驗農民工、工人、軍人、裁縫等不同角色,只需要上傳一張自己的正面照,就可以還原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自己。網友們在體驗換裝秀H5後,在人民日報微網志和朋友圈裏留言:“變化太大了!祝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我覺得讓父母那一代參與這個更有感觸”“哇噻!當年的你們都辣麼好看”……
更多的網友則對100位獲得改革先鋒稱號、被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的人物更感興趣。“中國藝術頭條”微信公眾號發文介紹了7位獲獎文化藝術界人士,分別是歌唱家李谷一、表演藝術家李雪健、作曲家施光南、作家蔣子龍、導演謝晉、作家路遙、文博專家樊錦詩。這些名字,曾和他們的作品一起,在祖國大地廣為流傳。《我和我的祖國》《焦裕祿》《在希望的田野上》《鍋碗瓢盆交響曲》《鴉片戰爭》《平凡的世界》,這些優秀的文藝作品,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得黯淡。“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一輩子紮根大漠,致力於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一位曾採訪過她的中央級新聞網站記者,在朋友圈裏轉發了採訪樊錦詩的工作照,並再一次向她致敬——儘管她知道,樊先生並不看朋友圈。
一向為自己家鄉自豪的中國人,還將這100位獲獎者按籍貫進行了劃分,比較有趣的是,北京上海的獲獎者非常少,浙江省以16位獲獎者雄踞榜首,緊跟其後的是江蘇省。
而“腦洞”最大的年輕人,則用自己最愛的搞笑視頻來紀念這段他們並不曾參與的歷史,並上了熱搜。他們找來趙本山近20年代表性小品中的經典片段,通過視頻剪輯和聲音修正,讓每段臺詞都能踩在音樂的節奏點上。“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百姓安居樂業,齊誇黨的領導”……其中,一些具有特定時代特色的臺詞,激起了很多網民的集體回憶,如表現1998年抗洪的“糧食大豐收,洪水被趕跑”,反映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的“感謝所有TV”。當趙本山誇張詼諧的聲音響起,人們的笑聲也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