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6日,義烏新馬路小商品市場建成開業。 (資料圖片)
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表彰了100名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先鋒模範人物。改革開放初期曾擔任浙江義烏縣委書記,頂著壓力拍板建設義烏小商品市場,開創中國義烏國際商貿城建設發展歷史的衢州籍老幹部謝高華光榮入選。
在浙江乃至全國,謝高華都是有名的改革者。他的一次不怕丟“烏紗帽”的拍板,開創了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未來。每當説起當年所做出的成績,他總是連連擺手,謙虛地説:“我們沒做什麼,那都是群眾的創造。”30多年來,義烏人民沒有忘記他。從1995年義烏舉辦第一屆小商品博覽會開始,每一屆博覽會都邀請他參加。2017年10月19日,得知謝老受邀前來參會,數百名義烏商人自發組織了車隊迎候在高速路口,歡迎老人“回家”。
一位已經離開義烏工作長達33年之久、在義烏任職僅有短短2年8個月的領導幹部,為何能讓當地群眾深深感激、久久牽掛?那是因為,當年他甘冒風險,大展拳腳,為義烏人民開闢出一片創富空間。當改革遇到阻力時,他不是把“烏紗帽”牢牢按在頭頂,而是別在腰間,隨時準備丟官,展現了一心為民的公僕本色。
1982年4月,51歲的謝高華從衢州(時為縣級市)市委書記調任義烏縣委書記。
赴任義烏,可不是什麼好差事。當時義烏的主城區僅2.8平方公里,當地人以“縣城一條街,一個高音喇叭響全城”自嘲。初來乍到的謝高華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對機關大院的印象“領略”到了義烏的一窮二白。他事後回憶道:“機關當年有三個‘大’,一個吃飯排隊的大食堂,一個桌椅破敗的大會堂,再加一個對著宿舍窗戶的露天大茅坑。”
改革開放初期,商品經濟在中國一些地方逐漸破冰。在農業小縣義烏,因為人多地少、經濟落後,很多老百姓吃不飽飯,不得不遠走他鄉雞毛換糖,或偷偷摸摸做起販賣日用小商品的營生。然而,由於國家對能不能搞自由市場還沒有出臺明確的政策,長途販賣貨物、“棄農經商”擺地攤仍被視為“投機倒把”“走資本主義道路”,當地有關部門對此依舊採取一禁、二堵的簡單處理辦法。商販馮愛倩就經歷過那段東躲西藏、鬥智鬥勇的日子。她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有許可證,辛辛苦苦賺點小錢,怎麼就成“投機倒把”了?
1982年5月的一天,走投無路的馮愛倩鼓起勇氣,在義烏縣委機關大院外攔住謝高華,成就了一段佳話。
當時,謝高華剛在縣政府旁一家理髮店理完發。當他回到縣政府門口時,馮愛倩便壯著膽迎上去,攔住謝高華,問道:“你就是新來的謝書記嗎?”並擺出一副要長談的架勢。為弄清原委,馮愛倩被謝高華請進辦公室,雙方的理論持續了兩個小時。最終,謝高華暫時答覆道:“好,你先回去,繼續擺你的小攤,讓我好好想想,我告訴有關部門先不查你們。”
馮愛倩一走,謝高華陷入了沉思。之後,他用了幾個月時間,對義烏的雞毛換糖及流動擺攤進行深入調研。當時,義烏全縣有4000多戶個體經營戶,其中經營小百貨的有3000戶,從業人員6000多人,且多數沒有登記註冊。如何管理眾多的個體經營戶,在義烏縣委層面意見不一。
為了解放思想,謝高華又帶隊去溫州考察。考察回來後,謝高華堅定了開放義烏市場的決心。他認為,雞毛換糖不是義烏的包袱,而是義烏的優勢。但在決定開放義烏市場前,由於當時既無國內先例,又無明確政策支援,不少人顧慮重重。
最後還是謝高華一錘定音:“開放小商品市場,出了問題我負責,我寧可不要‘烏紗帽’!”於是,義烏縣委常委們統一了思想,縣委班子集體表態:開放義烏市場,發展經濟,出了問題集體負責。
1982年9月5日,在義烏縣委的支援下,稠城鎮湖清門小百貨市場正式開業。市場內持有營業許可證的個體商販有200戶,持臨時許可證和提籃叫賣的共600多人,每次開市參加購銷交易人數一般有3000余人,多時可達5000多人。義烏小商品市場由此發軔。
實行率先開放後,義烏小商品市場隨即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社會上對義烏縣委的做法仍有不同聲音,有人因沒有政策支援而持保留甚至反對意見。在一次會議上,謝高華説了重話:“如果不聽縣委縣政府指揮,不執行縣委縣政府決定,你這個廟我拆不掉,你這個廟裏的菩薩,我隨時可以換掉!”此後,義烏再也沒有人公開反對開放小商品市場了。
憶起曾經的曲折,謝高華坦言:“讓老百姓吃飽肚子就是天大的事。只要對老百姓有益,打破條條框框,我們幹部自己的得失又有什麼關係?”
評價謝高華當年的“出格”行為,有幹部用了四個“敢”字——敢想敢試、敢做敢當。在謝高華看來,敢不敢,其實取決於值不值。只要符合中央的大方向,有利於發展,有益於群眾,任何事都值得去做。
義烏小商品市場持續興旺的奧秘,與當時縣政府實施的“定額計徵、源泉控管”計稅辦法有極大關係。義烏小商品市場興起之初,實行對工商業改造時的八級累進稅,也就是經營得越好,稅就越高。但市場裏幾千個攤位大多是小本經營,且價格隨行就市,上午賣五塊,下午能賣一塊,很難累計稅。於是稅收幹部整天像抓賊一樣打擊逃稅,商販們怨聲載道,經常找謝高華反映生意沒法做。
“想增加點稅收,卻打壓了群眾的經營積極性。”謝高華在深入調研總結後,決定進行大膽改革,支援稅務部門試行“定額計徵”辦法,即對每個攤位設固定的計稅額,目標額度之外的營業收入不再計稅。該辦法簡單易行,不但提高了經營戶的積極性,還增加了國家的稅收。
當時有新華社記者將這一做法以內參形式上報,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認為義烏違反了稅法,並將意見反饋到了浙江省委,引發了一場“稅改風波”。省財政廳調查小組到義烏進行實地調查後,給出了“義烏推出的稅收辦法是可行的,但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的結論。
對這個評價,謝高華十分高興,認為這已是對義烏小商品市場新稅收辦法莫大的理解和支援了。事實上,這一當年認為有違法之嫌的稅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這些年來,如何保持一名領導幹部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是謝高華一直努力的方向。曾任謝高華秘書的楊守春回憶説,1983年除夕,謝高華忙完工作後準備回衢州過年。車子剛出義烏縣城,司機就停了車,下車走到車後。接著,一個人打著雨傘,到車窗前打了個招呼。等到司機上車,還未坐穩,謝高華就問司機:“剛才那人來做啥?”司機説:“給了一桶鯽魚,送給你過年吃。”謝高華二話不説,當即讓司機掉頭,將鯽魚還給了對方。
歲月如梭。至今,謝高華在義烏沒有一處房産,沒有一間商鋪,也未持有一份中國小商品城的原始股。曾經有人要重金酬謝,有人要為他樹碑立像,都被他婉言謝絕。
“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面對榮譽,謝高華始終保持一顆淡泊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