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人才招聘會吸引了眾多海外學成歸來的應聘者(資料圖片)。

圖1 1979-2017年深圳市就業人員走勢圖

圖2 2003-2017年深圳市城鎮登記失業率

圖3 2012-2017年深圳市第二、三産業就業人員

圖4 2017年深圳市三次産業就業人員比重

圖5 2017年深圳市第三産業各行業就業人員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

圖6 2013-2017年深圳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

圖7 2017年深圳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各行業年平均工資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逐步完善就業制度,及時調整就業政策,多渠道擴大就業,就業總量持續增加,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工資總額持續增長,工資水準不斷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實施就業補貼政策、創業扶持政策等政策措施,就業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1就業總量持續增長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一)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深圳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帶動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總量穩步上升。1979-2017年,深圳就業人員總量由13.95萬人增加到943.29萬人,比1979年增加929.34萬人,年均增加24.46萬人,年均增長11.7%,佔常住人口比重由1979年的44.4%提升到2017年的75.3%。

(二)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較低水準

深圳不斷豐富完善就業政策與就業服務體系,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不斷拓展就業渠道,統籌做好各類群體就業工作,有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較低水準,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2003-2017年,深圳城鎮登記失業率基本維持在2.2%-2.6%之間的較低水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連續五年保持在8萬人以上。2017年,深圳共促進2.87萬名失業人員由失業轉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低於全國3.9%和全省2.5%的平均水準。

2就業結構不斷優化 第三産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體

(一)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第一大産業

隨著深圳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深圳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顯現出廣闊的就業空間,勞動力逐漸從第二産業向第三産業轉移,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成為吸納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2012年,深圳第三産業就業規模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形成“三、二、一”格局,三次産業就業結構為…:48.4:51.6,到2017年深圳三次産業就業結構調整為0.2:44.4:55.4。第三産業就業人員由2012年的397.82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522.36萬人,五年增加124.54萬人,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由2012年的51.6%上升到2017年的55.4%,五年提升3.8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就業人員由2012年的373.24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419.19萬人,五年增加45.95萬人,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逐漸下降,由2012年的48.4%下降到2017年的44.4%,五年下降4.0個百分點;由於深汕特別合作區劃入深圳,全市第一産業就業人員總量和佔比增加,第一産業就業人員由2012年的0.13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1.75萬人,五年增加1.62萬人,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由2012年的不到0.1%上升到2017年的0.2%,五年提升近0.2個百分點。

(二)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就業人員比重大幅提升

第三産業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就業人員比重大幅上升。2017年,全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就業人員63.07萬人,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6.7%,比2013年提高1.1個百分點;房地産業就業人員40.74萬人,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4.3%,比2013年提升1.1個百分點;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由2013年的3.7%提升到2017年的4.4%,提升了0.7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就業人員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由2013年的4.1%提升到2017年的4.6%,提升了0.5個百分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由2013年的2.0%提升到2017年的2.3%,提升了0.3個百分點;教育行業就業人員佔全市就業人員比重由2013年的1.1%提升到2017年的1.3%,提升了0.2個百分點。

3經濟持續向好助推職工工資收入快速增長

(一)在崗職工工資總額持續增長

深圳經濟運作穩中向好為擴大就業和提升職工工資奠定了良好基礎,職工就業人數和職工工資總額持續增長。2017年末,深圳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447.32萬人,同比增長1.1%,在崗職工工資總額4469.76億元,同比增長11.9%。

(二)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顯著提高

深圳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職工工資水準平穩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職工工資水準普遍提高。1979-2017年,深圳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從769元提升到100173元,增長129.26倍,年均增長13.7%。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深圳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由2013年的62619元提升到2017年的100173元。2017年,深圳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名義增長11.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1%,高於同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速1.3個百分點,高於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9個百分點,近四年來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增長幅度均高於同期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

經過40年來的發展,深圳在促進就業工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這為今後一段時期的就業工作指明瞭方向。在新時期,深圳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面對當前外部經濟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挑戰,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統籌做好各類群體就業,滿足勞動者多層次就業需求,使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就業形勢更為穩定,就業品質不斷提升,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中的就業願景。

(深圳市統計局 供稿)

相關連結

1.就業人員:

指在16周歲及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並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力資源的實際利用情況,是研究我國基本國情國力的重要指標。

2.工資總額:

指根據《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90年1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一號令)進行修訂,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就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房費、水費、電費、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等。

工資總額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範圍。

工資總額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工資性津貼和補貼、其他工資四部分組成。工資總額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況的扣款。

基本工資 也可稱為標準工資、合同工資、談判工資。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支付給本單位在崗職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時間提供正常工作的勞動報酬。各單位給個人確定的底薪可作為基本工資。包括工齡工資。基本工資不含定時、定額發放的各種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也不包括補發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本工資。

績效工資 也可稱為效益工資、業績工資。指根據本單位利潤增長和工作業績定期支付給本單位在崗職工的獎金;支付給本單位從業人員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具體包括:值加班工資、績效獎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獎、生産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和其他名目的獎金;以及某工作事項完成後的提成工資、年底雙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紅、股權激勵兌現的錢和各種資本性收益。

工資性津貼和補貼 指本單位制定的員工相關工資政策中,為補償本單位在崗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貼,以及為保證其工資水準不受物價影響而支付的物價補貼。具體包括:補償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及崗位性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地區津貼和其他津貼。如:過節費、通訊補貼、交通補貼、公車改革補貼、不休假補貼、無食堂補貼、單位發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補貼以及為員工繳納的各種商業性保險等。上述各種項目既包括貨幣性質的,也包括實物性質的以及各種形式的充值卡、購物卡(券)等。

其他工資 指上述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工資性津貼和補貼三類工資均不能包括的發給在崗職工的工資,如補發上一年度的工資等。

3.平均工資:

指在報告期內單位發放工資的每人平均水準。計算公式為:平均工資=報告期工資總額/報告期平均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