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這是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的抉擇

中國為什麼能?這是世界之問。

“誰能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誰就具有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資格。”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裏德曼的評價,折射了當下探究中國改革開放方法與路徑的世界潮。

破解中國成功的密碼,必須懂得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是歷史前進的大邏輯,是時代發展的大潮流;必須明白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順應大勢的必要且必然的抉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明確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這是令世界欽佩的深謀遠慮、責任擔當和堅定信念。“摸著石頭過河”,“涉險灘”,“啃硬骨頭”,“進入深水區”……中國展現出世所罕見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精神。“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競爭優勢,就在於它願意適應任何必要的以及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的變革”,“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調整和適應,也很少有民族有它這樣的事業心和雄心壯志”,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看到了中華民族骨子裏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決策的力量。

“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這是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印證。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力和推動力,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這決不是口號,而是持之以恒的奮鬥。世界銀行前駐華首席代表鮑泰利由衷地指出:“中國人民積極進取的決心、努力工作的意願、敢作敢為的擔當精神、學習國際先進經驗發展自身的渴望,以及通過務實且富有經驗的實踐努力實現經濟現代化,令人印象深刻。”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力量。

“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這是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的抉擇。中國的成功實踐雄辯地證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鄧小平同志1985年的預言更加令人回味:“我們的改革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範圍內也是一種試驗,我們相信會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事業和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提供某些經驗。”

“300年後,當未來的人們書寫我們今天的歷史時,他們可能不會記得‘冷戰’的結束,也不會記得‘9·11’事件,而必然會大書特書的是,中國因其高速經濟增長,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做到了:在一個人的生命週期內生活水準可以提高100倍以上,並且對世界人口和全球經濟帶來重要影響。”讀到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如是浸透震驚色彩的言語時,很多人陷入思考,感嘆中國發展的巨大能量。

世界眼中,中國大地上的偉大覺醒、偉大創造、偉大革命、偉大飛躍次第呈現,恰如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所揭示的根本規律——生産力作為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決定性地推動了社會大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故事,就是在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奮鬥的征程上不斷進步的故事。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向世界表明,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