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從1978年的經濟瀕臨崩潰甚至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併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過去40年間,中國改革開放創造出一系列的經濟奇跡。

20日,多位政經知名人士在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8年會”上用5組關鍵數字,從進出口、稅收、資本市場、全球治理、法治建設等多個角度描繪改革開放40年的巨變。

12月20日,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8年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新時代·改革開放”。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進出口40年增長198倍

對外貿易的躍升是改革開放巨變的縮影。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在論壇上透露,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98倍。中國外貿佔全球進出口的比重,從1978年的0.77%提升到現在的11.48%。中國成為13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成為拉動世界貿易增長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鄒志武描述了中國當前的外貿情況:每5分鐘就有價值2.9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貨物進出中國關境,四艘國際船舶離岸或出境,9架國際航線飛機起飛或降落,1120個集裝箱、5492個快件、8655件物品離開或到達;每5分鐘就有206萬個積體電路、1.7萬個液晶顯示板、1萬部手機、88台金屬加工機床離開中國關境,3.4萬件化粧品、一萬噸鐵礦砂、4300噸原油進入中國國境。

稅收協定網路延伸到110個國家和地區

40年來,中國稅制改革穩步前行,徵管體制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大國稅務責任擔當不斷提升。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孫瑞標介紹,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中的納稅指標排名較去年上升16位,其中納稅次數排名上升23位,列世界第15位;納稅時間排名上升43位,列世界第53位。

孫瑞標透露,目前中國的稅收協定網路已延伸到110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與25個國際組織建立緊密合作關係,與金磚國家建立稅務局長定期會晤機制,“一帶一路”稅收合作機制建設也在積極推進之中,發佈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稅收指南。

269件現行有傚法律

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不斷完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主任宋銳也指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基本上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而目前,中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共269件,行政法規750多件,地方性法規12000多件,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

宋銳透露,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對現行憲法、立法法、地方組織法,以及相關法律的一系列修改完善,中國立法體制不斷得到完善發展。

中國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在同一論壇上指出,中國資本市場自1990年建立以來,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市場規模已居於世界前列。與此同時,資本市場法制建設也取得長足進步。中國資本市場已基本形成由公司法、證券法、投資基金法、期貨條例等900多條法律法規組成的較為完備證券法律體系。

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焦津洪説,中國還試圖找到一條既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一致、又適合中國國情的路徑。例如: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小投資者保護和救濟模式,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高度評價。

亞投行成員增至93個

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也為世界創造機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當日表示,亞投行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成果,是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推動完善經濟體系,提供國際公共産品的建設性舉措。

金立群透露,開業運營近3年來,亞投行的成員數量從57個上升到93個。目前亞投行成員遍佈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截至目前,亞投行已累計批准項目投資逾75億美元,據此計算撬動總投資約3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