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説
四十年春風化雨,九萬里風鵬正舉。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表彰了為推動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100位“改革先鋒”,其中至少有18位來自國有企業,習近平等領導同志為獲改革先鋒稱號人員頒獎。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信心和決心,12月18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聯合國資報告雜誌、國資小新推出“改革先鋒國企人”系列報道,以這次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為榜樣,匯聚推進改革開放的磅薄力量,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今日推出第一篇《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袁庚》
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袁庚
執掌招商局14年,袁庚創辦了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等企業,被譽為百年招商局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
在更高的層面,他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具有標誌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他被稱為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
但是,在他任職期間,適逢改革開放的初期,經常遇到質疑、反對的聲音。但袁庚無所畏懼,他鼓勵同事們要敢闖敢試,“我們願意接受實踐法庭的審判”,“要是失敗了,放心,我領頭,我們一起跳海去。”
2016年1月31日,袁庚辭世,享年99歲。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了花圈。人民日報、新華社先後發文進行高度評價。
為了紀念袁庚,招商局在深圳為他樹立了雕像;2015年整合重新上市的招商蛇口,上市代碼選擇了“001979”,也是為了紀念袁庚1979年開創的事業,“體現改革之脈在招商局、在蛇口永存”;招商局還把袁庚留下的“蛇口基因”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源流。
招商局董事長李建紅在紀念文章中提出,“向前走,莫回頭”,堅定不移地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才是對袁庚老先生最好的紀念和告慰。
革命戰士
袁庚的一生分為兩個階段。
“半生戎馬固我江山智勇雙全老戰士,一心圖強重塑民魂彪炳青史改革家”,追悼會上的這副輓聯是對袁庚前後兩個階段人生狀態的最好概括。
巧合的是,這兩個階段,都是圍繞著深圳的。
1917年4月23日,袁庚出生在深圳大鵬鎮。1938年,正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水深火熱的年代。原名歐陽汝山的他毅然決然加入中國共産黨,為了不連累家人,隨母姓改名袁更,後因護照筆誤為袁庚,這個名字便一直沿用下來。
之後,袁庚連年轉戰深圳周邊多地,承擔了開闢大陸、香港地下航路等重任。1948年,兩廣縱隊成立,袁庚任縱隊偵查科長、作戰科長。之後他隨軍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
1949年,袁庚以兩廣縱隊炮兵團團長的身份率軍一路南下,解放了仍處在貧困中的深圳——當時的袁庚大概不會想到,30年後,他將以另外一種形式,從經濟上“解放”深圳。
新中國成立後,有著豐富外事經驗的袁庚先後被派到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地工作。期間,他完成了周恩來總理在雅加達參加“亞非會議”時的有關保障工作。
開放先鋒
1978年,袁庚被委派到香港,擔任招商局的主要領導。頻繁往返于深圳、香港,讓他對兩地經濟上的巨大差距有了最直觀的認識。
當時的香港,繁華滿目。而在蛇口——如今中國最具活力的區域,袁庚看到的,是一片荒灘。已經被革命解放了的鄉親們,為什麼要舍命往殖民地跑?袁庚被這樣的場景深深刺激到了。他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定要變封閉為開放。
1979年1月31日,袁庚和當時交通部領導向國務院彙報在廣東建立蛇口工業區的設想,當即得到批准。用袁庚的話説,“搞點試驗,探索一下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向”。
1979年7月8日,蛇口開山動土。隆隆的炮聲,被後人認為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號角。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艱難的嘗試——蛇口工業區一沒有被納入國家計劃,二沒有財政撥款。袁庚拿到手的,一是500萬美元以下的工業項目的自主審批權,二是允許向外資銀行舉債。
為了吸引外資,袁庚在許可權範圍內一再簡化各項流程。
事後,香港遠東集團主席邱德根回憶説:“雙方商談投資建廠,僅僅用了一週時間就達成協定,這樣的工作效率恐怕在內地是罕見的。”三洋電機(蛇口)公司副總經理辻井利之説:“我在亞洲、非洲、美洲很多地方辦過工廠,這裡建廠的條件最使我滿意。”
一時間,外資紛紛涌入。兩年時間,蛇口的企業已超過百家。
為了避免泥沙俱下,袁庚定下了“來料加工、補償貿易、技術落後、污染環境、擠佔出口配額”的項目不引進的原則,確立了蛇口工業區生産型和外向型的大方向。
袁庚説,“我希望人們把蛇口看作一根試管,一根注入外來有益的經濟因素對傳統式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試管。”
實際上,袁庚引進的不僅是經濟因素。
創立蛇口工業區不久,袁庚就成立了招商局幹部培訓中心,引進、吸收、消化國外先進管理思想、技能,並把“培養和世界打交道的人”作為“校訓”。
袁庚是這麼提倡的,也是這麼執行的。
袁庚創辦招商銀行、平安保險後,積極學習國際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比如招商銀行實行了“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的“六能”機制,平安保險探索了人才公開招聘,引進國外諮詢公司等。
1980年1月,由招商局和丹麥寶隆洋行各出資50%,組建了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袁庚的提議下,中集實施了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還聘請了丹麥人做總經理——當時,《中外合資企業法》尚未出臺。
在當時,這些探索無疑風險極大。
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明報》記者向袁庚發問,“你在蛇口搞的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面對這一尖銳問題,袁庚説,我們共産黨搞社會主義的目標是為了國富民強。過去因為沒搞好,內地很窮。“爭論(主義)是無用的,我們不能讓人民繼續過苦日子。內地已經打開大門,歡迎大家去考察去投資,希望大家看準時機,一同發財。”
改革闖將
蛇口工業區的出現,在中國計劃經濟的鐵幕上撕開了一道縫隙。市場經濟開始在蛇口的土壤上孕育、成長,並最終被全國認可、接受。在這一過程中,袁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蛇口啟動的第一個工程項目是建造600米的順岸碼頭,工人每天運泥20至30車。為了加快進度,施工方決定實行超産獎勵,即完成每天55車定額,每車獎2分錢,超額每車獎4分。工人們幹勁大增,一般運泥達80至90車,多的甚至達131車。最終工程提前一個月完成,為國家多創産值130萬元。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考察後,認為這個路數對頭。
但不久後,相關部門卻認為,這是倒退,並以文件的形式予以叫停。
施工速度理所當然地慢了下來。現場調查時,工人對袁庚説,“如果不實行獎金制度的話,我保證沒有一個人願意多幹,拖就是唯一途徑。”
袁庚當即表態説,想辦法,獎金制度一定要執行。
兩周後,一份反應情況的新華社內參送到了中央領導的案頭。在中央的支援下,超産獎勵重新開始執行,工地再次火熱起來。
因為“四分錢”驚動中南海,可以想像當時改革的難度有多大。
實際上,這僅僅是袁庚推動的眾多改革中不太醒目的一項。此後,蛇口陸續出現了工程招標、人才公開招聘、商品房改革、工資制度改革等新鮮事物。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等均誕生於此。
招商局董事長李建紅總結説,從1979年到1984年,蛇口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而這些“第一”也多數沉澱為當下中國市場經濟的常態。
比如,袁庚創辦招商銀行之初,就推行了董事會聘請管理層,實施了董事會領導下的行長負責制,為招商銀行後來居上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體制機制基礎。
袁庚認為,這一系列改革的核心,就是為了幫助當時的企業衝破條塊分割的舊體制束縛,真正按經濟規律運作。因此,他在蛇口工業區大力削弱行政干預,強化企業功能。在袁庚的主導下,蛇口實現了政府從市場決策者、控制者轉化為市場環境營造者、市場秩序維護者的轉變。
各種束縛盡去的企業展現出了勃勃生機。
在蛇口,招商局先後佈局了港口、金融、地産、物流、工業製造、科技、園區開發等業務,迎來了二次輝煌。包括華為、中興、南玻、金蝶、安科等企業也在這裡開枝散葉。
袁庚非常自豪地認為:“一種新型的具有生命力的企業群率先在我國地平線上涌現,企業自主權的觀念和作用已逐步為人們所認同。”
就在袁庚帶著同事奮戰在一線的同時,各種告狀信裹挾著種種足以令人萬劫不復的評價飛向中央,説袁庚搞獨立王國,裏通外國,腐化墮落……
各級部門為此派出了多個調查組前往蛇口明察暗訪。壓力之下,一些袁庚的同事申請提前退休。但袁庚不為所動,他鼓勵同事們,“向前走、莫回頭”,“我們願意接受實踐法庭的審判”,“要是失敗了,放心,我領頭,我們一起跳海去。”
當然,袁庚也不是孤軍奮戰。他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各種支援。
1984 年3 月28 日,袁庚受邀到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作報告,介紹蛇口工業區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以及給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示範效應。第二天,《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報告全文,袁庚和“蛇口模式”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認可。
此後,質疑漸少,讚譽日增。
袁庚對此非常冷靜。他説,“一説什麼成果就提到袁庚的名字,把功勞都歸到一個人身上,這是不客觀的”。
袁庚遺産
在袁庚掌舵的14年裏,招商局資産翻了近200倍,百年招商局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二次輝煌。由他創立的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等企業至今仍是各自行業的佼佼者。
不過,在招商局董事長李建紅看來,袁庚的遺澤遠超於此,“他為人們所追憶和懷念的最寶貴的東西,他超越招商局、超越時代的最大的影響,是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也就是袁庚精神。”
1981年,袁庚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
據袁庚的朋友回憶,這一想法萌發于一次與港商的合作。
袁庚買了對方一棟樓,週五下午兩點簽約後,港商拒絕了晚餐的邀請,急著把錢存進銀行,因為週末就存不了了——兩天時間,會多出幾萬元利息。
這促使了袁庚提出上述口號。他認為,觀念與改革相輔相成,要使改革取得成功,觀念的轉變很關鍵。
很快,這種不合時宜的説法成為了“姓社姓資”爭論的火力集中點,包括很多老戰友在內的人開始指責袁庚。所以,在蛇口,這塊標牌幾次豎起,幾次摘掉。袁庚坦言:“寫這標語時,我是準備‘戴帽子’的。”
1984 年,鄧小平南下視察蛇口。袁庚特意叮囑人把這句標語豎立在必經之路上。車隊路過時,他自問自答説:“不知道這個口號犯不犯忌?我們不要求小平同志當場表態,只要求允許我們繼續實踐試驗。”
據説,鄧小平和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當年天安門國慶遊行,這一口號出現在參加遊行的彩車上,展現在全國人民眼前。時至今日,這句話幾乎成為了改革開放過程中最響亮的口號。
1992年,針對當時的輿論氛圍,蛇口又立起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巨大標語。
一次又一次,袁庚總是以超越時代的觀念,引領著蛇口的改革、開放不斷前行。
改革、開放、創新、務實……袁庚精神逐漸凝聚為蛇口基因,滋養了華為、騰訊等大批以創新著稱的知名企業。
袁庚逝世後,招商局對袁庚精神進行了系統梳理,李建紅將其總結為“一根五脈”。五脈就是“改革、開放、創新、激情、務實”,一根就是“責任擔當”。
“‘袁庚精神’之根,是責任擔當”,李建紅説,這種責任與擔當來自於袁庚對黨的絕對忠誠,對人民事業和招商局事業的絕對忠誠。“袁庚以他的一生,為我們廣大黨員幹部、為招商局的廣大員工立起了一座絕對忠誠的豐碑”(本文參考了涂俏所著《袁庚傳》,以及招商局出版的《袁庚畫傳》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