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針撥回到26年前,《經濟日報》頭版報道《從孟樓到孟樓》,讓豫鄂兩省交界處兩個孟樓鎮走進世人眼中。自此之後,地理位置相連,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都相差無幾,卻分屬河南鄧州市和湖北老河口市的兩個孟樓鎮,就一直被很多人關注。
2016年8月,河南省鄧州市以孟樓鎮為試點,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通過“流轉—整理—再流轉”模式,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截至今年12月份,已有50多地代表團前來河南孟樓鎮學習考察改革相關經驗。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河南孟樓鎮乘著改革東風,經歷脫胎換骨的蝶變過程,奏響了充滿時代強音的華麗樂章。
“嘗到了土地流轉的好處”
“當時村裏面組織開會進行宣傳動員,説承包的好處。那時候我們還有點怕。現在確實嘗到了土地流轉的好處。”張俊芳是鄧州市孟樓鎮長樂村二組村民,一個兒子是復員軍人,另一個兒子在外打工,家中只剩自己和妻子兩人。土地流轉之前,兩人勉強種8畝多地,非常辛苦。
在政府作保、公司資金扶持、國家政策支援保障之下,張俊芳把家裏所有的土地都流轉了出去,然後又和另一個人承包了400畝地。
張俊芳説,“我愛人在保潔公司上班,一個月1000多元。再加上每畝地租金600元,我們倆一年能收入五六萬元呢”。
家住鄧州市孟樓鎮西竹村的周保同提及“三權分置”政策,連連叫好。他把所有的地全都承包了出去。有時間就去地裏打零工,幹澆水之類的農活,每月能掙1000元,再加上流轉出去的地租金有一萬多元,每年穩定收入在兩萬元以上。
如今的鄧州市孟樓鎮,在群眾自願的前提下,已簽訂流轉合同5966份,流轉土地6.2萬畝,佔全鎮耕地總面積的98.6%。“以孟樓這種環境,發展規模化經營最為適合。”孟樓鎮黨委書記李爽説,“沒有想到,只用了3個星期時間,全鎮97%的農戶都同意流轉,流轉耕地5.7萬多畝”。
得益於孟樓的成功實踐,鄧州市在張村鎮、十林鎮、穰東鎮、林扒鎮、構林鎮、小楊營鄉等6個鄉鎮進行了複製推廣,目前已流轉土地38.3萬餘畝。截至2017年底,孟樓鎮貧困發生率達1.25%,低於全市平均水準。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原因,孟樓鎮年年糧食都只能“望天收”。為了改善這種局面,鄧州國土開發公司投資1.35億元,統籌配套溝、路、渠等農業基礎設施,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水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大方田。基礎設施完善了,鄧州市孟樓鎮的土地地力也提升到六等級,滿足了經營大戶們的要求,為經營主體的發展提供了載體。
“2016年聽説家鄉開始土地流轉,我立刻回鄉,承包了近2000畝土地種植艾草。”河南榮俊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周俊賢説,她一直從事艾草加工,由於南陽艾製品品質好,佔到全國銷量的六七成。“今年初我在孟樓又建起了艾草廠,準備生産艾絨、精油等産品。”周俊賢告訴記者,她還計劃在流轉的2000畝土地上推出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定制化生産,客戶需要什麼就種植什麼,保證客人滿意”。
在孟樓鎮的統一指導下,農機合作社、保潔公司等社會化服務機構也應運而生,集中精力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優質服務。
土地流轉起來,經營大戶也跟著發展起來。數據顯示,目前已有3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再流轉獲得了6.2萬畝土地的經營權。重慶富誼糧貿有限公司在孟樓流轉了2萬畝地,全部用來種紅高粱,定向供應給茅臺酒廠和五糧液酒廠釀酒用;襄陽市源盛園農業有限公司流轉了1.6萬畝土地,種植紅高粱;榮俊農業有限公司流轉了3000畝地種植艾草……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鄧州市孟樓鎮“三權分置”土地政策的施行,不僅僅給當地居民以及經營主體、大戶們帶來了發展,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數據顯示,在孟樓鎮,15個村每個村新增耕地200至500畝,建設用地100畝左右,通過新增耕地再流轉溢價等收益,每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可以增加40萬元至60萬元。
有了資金支援,孟樓鎮新建了2個高標準村級服務中心、擴建3個村級服務中心。每個村的生活垃圾都進行集中處理,村容村貌乾淨整潔。大方田裏麥苗鬱鬱蔥蔥,水利灌溉設施完善。秸稈焚燒、違法建房等問題也都隨之迎刃而解。
目前,孟樓鎮正在耿營、劉崗和大孔3個村進行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走進孟樓鎮耿營村,一排排新建成的小樓映入眼簾。41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周元強喜滋滋地説:“咱新村部春節前就能投入使用,我們下一步還要建綠地、拱橋、敬老院、幼兒園,除此之外,還高規格規劃了4條水系、4條大道,同時配上污水和垃圾處理站。”
數據顯示,實行“三權分置”後,耿營村整體流轉4600畝耕地,經過土地平整和宅基地重新集中安置,新增了600多畝地,全部由鄧州市國土開發有限公司承包,每年承包方給村委分紅30多萬元,而村民除了年年領地租,還能在流轉後的經營企業務工,平均年收入達1.4萬元以上。
如今的孟樓鎮,田野裏充滿了希望,通過不斷深化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進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推動著當地鄉鎮經濟持續穩定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