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附中體育教師徐勳(左)和同為體育教師的學生孫建新
從1988年至今的三代教師資格證
上世紀90年代校園運動會的參賽憑證
上世紀90年代的手抄記分冊
上世紀80年代徐勳帶田徑隊學生到北戴河集訓
北京理工附中在2004年、2006年和2016年三次奪得全國青少年(AAA組)棒球錦標賽冠軍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報道 之三十見證
徐勳和孫建新,都是北京理工附中的體育教師。有意思的是,他們倆本身也是一對師生。
從校園棒球到校園壘球、特色冰壺;從油印的記分冊到第一批教師資格證……
從1975年至今,一對師生,兩代人。從學到教,徐勳和孫建新在幾十年的一線教師崗位上,共同見證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校園體育教學的變遷。
從手抄記分冊到電子記分
在徐勳保留的教學“老物件”裏,最顯眼的就是一本老舊的記分冊。裏面密密麻麻全是手寫的記分成績:“跳高×××米、立定跳遠×××米、實心球×××米、100米×××秒……”還用紅藍相間字體顏色分別標注。
“記分冊,現在早不用了,電子錶一掐,成績就出來了,我們直接電腦裏輸入”,孫建新笑説。
在這對師生的經歷裏,徐勳見證的是70年代-80年代的體育教學,而孫建新則經歷的是90年代-21世紀後的體育教學。
“那會兒一個班20-30個人,老師都得把全班一個個名字抄下來。全都是這麼記成績的”。在孫建新的記憶裏,他1991年剛當上老師那會兒,和徐勳老師一樣,也會拿出一個練習本,在本上清清楚楚地寫上每一個班的學生姓名、各項體育成績和總分。本上的豎格子,還是他拿尺子自己一條條打上的。
除了小小的記分冊變遷,教案變化也很大。孫建新説,“80年代、90年代時,老師們用的還是油印的教案紙,就是那種手能印出黑漬來的紙。我們要自己用尺子打好格,每一篇教案一張紙寫好了窩起來,然後要自己訂成一本,這就是一學期的教案了……”
油印的教案紙上都寫些什麼?徐勳回憶,當時手寫的教案要求都極嚴,每節課每一個涉及的體育動作,都會在白紙上畫出小人,一節課要是八拍動作,就要畫八個小人兒,一拍一個。
告別油印紙、手畫小人的教案,進入21世紀後,孫建新的教案已經全是電腦列印件,“教案內容、格式也變化了幾次。對於體育教學的要求,改過幾項原則,比如有兩年要求教案裏要顯示學生的心理活動、小組合作活動等,最後改為‘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大部分,要寫出每一部分教授內容的動作方法、要點、易犯錯誤、糾正方法”。
雖然由手寫改成列印,但是理工附中對於剛剛進校的年輕體育教師們,仍要求他們手寫教案。“所有動作還是要求老師畫出來。雖然時代和環境變化了,但教學的很多東西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體育教學動作要領必須很清晰、教案就得規範,這是一個好的體育老師最基本的要求”。孫建新解釋説,“因為教案從複雜到簡單容易,但簡單到複雜就很難了”。
除了教案的變化,對於孫建新而言,進入21世紀以後體育課程最大的變化是,高中教學改模組,體育開始有了選修課。棒球、壘球、排球、田徑、足球、籃球、乒乓球、冰雪、武術、舞蹈、定向越野、跳繩、滑冰,冰壺、民族傳統體育等等,15門體育特色項目課程,可供理工附中的學生自由選擇。
體育老師從“萬金油”走向“專一”
“原先我們體育老師就是萬金油。只要你能説出的項目,我什麼都教過。武術、籃球、排球、體操、足球……什麼都要教”。徐勳説,80年代、90年代體育是沒有選修的,固定的項目、固定的課程。“但只要是教材裏寫到的項目,我們體育老師都得會。”
除了什麼項目都得會教之外,體育老師的“萬金油”作用,還體現在當年學校凡是組織學生們外出參加實踐和拉練,體育老師一般都是要帶隊的。徐勳回憶説:“每年夏天,我都要帶全校學生,從學校走到北安河公社。晚上九點多出發,走到第二天早上6點,60公里的路程全靠步行。到那去撿麥穗、幫壓地……從學校出發時,還拖上幾車幾車的肥,大家推著手推車,翻山越嶺”。
2000年後,選修課開始逐漸涌現。自主開放的功能表式可選擇課程,成為21世紀以後教育變革的重要方向。體育選修課亦如是,不同專業的體育老師,也開始搭建屬於自己的專業課程,走向“專一”。
“現在教足球的老師就是教足球的,教武術的就教武術……”徐勳笑説,“有些籃球老師是籃球運動員出身,一米九幾的大個兒,根本不可能讓他們像我們以前那樣教孩子們單槓、雙杠了,畢竟術業有專攻。”
1988年有了第一批體育教師資格證
徐勳的教學老物件中,還有一樣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1988年,他拿到了一本寫著“北京市專業技術職務證書”封皮的證件。而這本證件,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第一代教師資格證。據徐勳回憶,在此之前,教師們是不發教師資格證的,不用持證上崗。
“那會兒的教師資格證,是按照老師的教齡、輩分來評定的,和現在可不一樣”。拿著1988年下發的這本教師資格證,徐勳滿是感慨,“當年這個證,是大家‘評’出來的證。那會兒老師還講究按資排輩呢,把一定名額給到學校,由學校來評定資格職務,教了20年的給評高一點的級別,教10年就評低一點的級……”
與“評”出來、“按資排輩”的教師資格證不同,孫建新經歷的已是教師必須“考”證的年代。“我們上完師範院校,就要求必須拿到教師資格證再上崗了”,孫建新説。
1991年,孫建新從師範畢業時,已經通過了運動生理學、生化學、心理學等各個科目的考試。而只有這些科目考試合格後,他才拿到了自己的教師資格證,“這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現在老師們評職稱,也必須是自己去申考、説課,憑實力考取,不再能論資排輩”。
體育成績入中考 身體健康不再“冷門”
“體育總是比較不被人關注……”這樣一句常常被體育老師們拿來説的玩笑話,也經歷著歷史的變遷。90年代開始,體育開始納入中考、高中會考,體育開始成為一門嚴肅的課程。
“中考體育40分,足籃排必須選一項,男生實心球或引體向上必須選一項,女生則實心球和仰臥起坐選一項。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這些中考項目,孫建新倒背如流。
“80年代沒有考試,體育只要達標就行。即使不達標也沒事。那不達標能怎麼辦?沒有辦法呀”。徐勳笑説,在沒把體育納入考試指揮棒的時期,體育課對於學生們而言,就是最輕鬆的“放風”時間,學生們最願意見到體育老師了。
在孫建新看來,體育科目正式成為一項考試內容,教育對體育課程、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與過去他的學生時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體育傳統校加大教育投入
棒壘排項目全面發展,也伴隨著理工附中四十多年來的歷史變遷。重視體育、運動傳承、健康第一……是徐勳和孫建新在不同年代教學生涯裏的共同感受。“京工附中(理工附中前身)的體育傳統還是不錯的,老師們都很想幹番事業。學校真挺支援,一開特色體育項目,領導就是四個字‘大力支援’”,回想起這些特色項目,徐勳印象最深的是70年代就有了的棒球項目。
徐老師説:“那個年代,棒球還是特別小眾的運動。那會兒學校哪有錢投入。一副棒球手套50-60塊錢,我一個月工資才42塊5毛錢,都不夠買一副手套”。但就在當時“沒有錢”的情況下,由於各種機緣契機和外來的贊助,還是讓學校早早就開起了棒球項目。
除了棒壘排項目,學生時代便作為田徑隊的一員,孫建新記憶最深的是理工附中自建校以來就有的田徑傳統項目。“我們那會兒條件真和現在根本沒法比。一雙京字回力鞋,鞋底可薄可薄了,冬天跑那大馬路,膝蓋都不要了。”
和當年“窮苦”的體育教學環境相比,現如今校園對體育項目的投入,從學生走向教師崗位的孫建新感受深極了。“現在孩子訓練,從腦袋一直到腳底下,所有裝備基本學校都能全包了”。他粗略地算了筆小賬,現今學校對體育教育的投入一年動輒上百萬。“我們租場地,一條球道一小時2500塊錢,每天訓練三條道三小時,一次訓練2萬多塊錢就沒了。參加比賽,孩子們用的冰刷子2500,一雙鞋也2000多……”
體育老師臉最兇,內心卻是最溫柔的
“臉是最兇的、內心卻是最溫柔的”。説起兩代體育教師風格的不同,孫建新説,無論是哪一代體育老師,這一點都是大家的共同特性。
“體育老師必須得有面上的‘狠’勁兒呀,要不帶1000多個孩子上操,那場面怎麼控制得了。我們的聲音不能是溫柔的,但是內心必須都是溫柔的”。
孫建新説,他至今都忘不了當年在田徑隊訓練時,徐勳老師每天從家裏給大家泡好一大桶酸梅精。
徐勳笑著説,體育老師的“兇”裏,實際上都透著“打是疼,罵是愛”的內心情懷。
在徐勳的嘴邊還親切地稱呼為“孩子們”的學生,不少都已人到中年。“昨天美國回來一小女孩,説就回來一天,得來看看我”。回憶起自己的學生,徐勳突然覺得不對勁,立馬改了口,“哎喲,還什麼小女孩,人都已經四十多歲了”。
孫建新的同班同學、著名主持人楊瀾,也曾是徐勳的學生。楊瀾近年來回母校時,還唸唸不忘這位體育老師。
楊瀾曾回憶説:“記得我上初一的時候,體育老師是徐勳老師,他對學生特別仁慈。我至今仍記得他説的那句話:‘你們覺得跑1500米特別累吧?那就先跑800米,熱身一下吧’。我們和他沒大沒小的,經常下了課就吊在他的膀子上,玩得特別高興。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徐老師也就是二十齣頭的年紀,還是‘小鮮肉’呢。那樣的師生關係,很純潔,很樸實。”
“臉是兇的,內心卻是溫柔的”,這樣的體育教師獨有的風格,孫建新也從徐勳那裏繼承和保留。在師生二人看來,這就是體育老師應有的模樣。
對話
以更多元更有趣的方式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對話人:北京理工附中體育教師徐勳、孫建新
北青報:現在孩子們的身體素質相比以前有所下降,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孫建新:現在學生運動員的水準,確實比我們那會兒要高許多。但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卻不如從前了。幾年前,國家體質測試有一必選的規定動作,就是男生必考引體向上,檢測大家的上肢力量。就光這一項測評,我們平時從課上看,初一年級男生裏引體向上能有10%有成績就不錯了,也就是説能做上一個引體向上就不錯了。尤其是從小學上來的孩子。現在肥胖、超重的孩子確實太多了。作為體育老師,我們確實有點兒苦惱。
徐勳:以前我教的學生,男生做上五六個引體向上,一點問題都沒有。至少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都能做到。
北青報:現在的孩子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差的原因是什麼?
孫建新:我覺得最大的原因還是,環境因素起了不小的作用。現在對學生們來説,各種誘惑太多了,尤其是對電腦、遊戲的沉迷,孩子們對於戶外運動的興趣減少了很多。除非是特別喜歡某項運動的學生,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喜好,整個身體素質就會相差很多。
徐勳:這就和我們那個年代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上課,學生們説最願意見到的就是體育老師了,上體育課都很開心。因為過去對於學生們而言,能在戶外“放風”就是件非常高興的事了。
北青報:為了提升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學校都做了哪些努力?孫老師有什麼建議?
孫建新:從歷史上可以看到,理工附中一直是所非常重視體育的學校。對於我們體育老師而言,除了在體育工作中高品質地上好每一節常規體育課之外,學校每年面向全體學生舉辦的體育節活動和大型運動會,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所體育特色項目校,我們也會利用這樣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元更有趣的平臺,來反促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總的來説,我認為理念是最為關鍵的,就像我們學校提的“健康第一”,這個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家長以及學生本身的集體認識。
本版文/本報記者 林艷 供圖/北京理工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