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獲授改革先鋒獎章的胡福明回到母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供圖
【編者按】 改革開放40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這100人,是改革開放40年來各行各業涌現出的精英翹楚。
今日起,新京報將推出“改革先鋒風采”專欄,報道他們的事跡,同時也梳理這40年來各條戰線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40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同一個標識,成為醒目的歷史注腳。
昨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胡福明,作為“改革開放傑出貢獻100人”,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表彰,“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代表人物”成為胡福明的官方標簽。
昨日下午,在中國人民大學,胡福明一身黑色西服,打著紅色領帶,坐在輪椅上再次談起這篇文章,先是強調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從1977年9月份寄出,到1978年5月份刊發,幾易其稿,一個人的勇氣變成一群人的執著。胡福明認為文章是一個引子作用,歸根到底還是人民的需要、黨的需要。
儘管年事已高,胡福明還清晰記得轉入人大哲學系學習是1959年9月1日,“在東風1樓4層報到的。”他還一一講起當時教自己的人大老師。
有媒體想讓胡福明手持獎章照張相做紀念,胡福明笑著説,“這有啥好拍的”。
“‘兩個凡是’在理論上是錯誤的”
新京報: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初衷是什麼?
胡福明:我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的孩子,解放以後分了田地,我家裏八口人,有一半地是分來的。上學到初中畢業去讀師範,後來又去了北大讀新聞,再後來到人大讀了哲學。
讀完書後回南京,到南大教書,只想著一心一意搞教育,把教學搞好,結果來一個“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災難。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我就感覺迎來第二次解放,我當時的看法是更要好好學,繼續革命理論不能再搞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需要正本清源,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本來的面目,批判否定“四人幫”。
1977年2月,“兩報一刊”搞出一個社論,提出 “兩個凡是”。我是學新聞出身,看到這個社論,意識到這代表了當時的主要指導思想。
“兩個凡是”就是説毛澤東的話句句是真理。但這在理論上是錯的,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麼?我想到這個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新京報:當時就開始著手寫文章了嗎?
胡福明:抓住了“兩個凡是”根本錯誤在哪,我想去批判它,但又不敢,這一段時期思想鬥爭很激烈。
古人説過一句話,他們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是一個共産黨員,是一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如果我沒有指明這個問題,只能説我的理論水準低、覺悟低,沒有盡到責任。
可是我發現“兩個凡是”的錯誤了,如果再不去批判,我覺得我對不起黨。沒有盡到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應有的責任,就不配當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
思想鬥爭一兩個月以後,我終於覺醒,開始寫文章批判“兩個凡是”。
“不要讓人抓住小辮子,要聰明”
新京報:寫文章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
胡福明:1977年夏天,我妻子住院,病房還有其他女病人,我不便在病房裏照顧。就把《毛澤東選集》都帶著去,在走廊把幾張凳子拼起來,在凳子那邊寫提綱。
一開始的題目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文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論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普遍性。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他們怎麼用實踐標準來檢驗理論的。第三部分就是批判“四人幫”,批判個人崇拜。
新京報:後來怎麼刊登出來的?
胡福明:我這篇文章完成後,寄給了《光明日報》。寄出去很久,給我回信讓我修改,使其更加切合實際。
正好(1978年)4月20號,我到北京開會。當天晚上就讓我到光明日報社,討論這篇文章,當時有幾個人一起來研究這篇文章。
理論部主任跟我説,一開始想發到哲學版,但覺得這篇文章很重要,想作為重要文章,放在頭版發表,但是要做修改。
隨後《光明日報》的幾個同志,一起集中力量改這篇稿子,我也是白天參加討論會,晚上修改稿子。
新京報:之前有報道,這篇文章從開始的穩妥轉為激進?
胡福明:其實困難也是在基調這裡。第一它很重要,第二要加強針對性、建設性,要加強戰鬥力,但是負責同志也反覆強調,不要讓人抓住小辮子,要聰明。
文章難寫的就是這兩條。你既要批判“兩個凡是”,又不能讓人抓住小辮子。
《光明日報》理論部的馬沛文一開始想要公開批判“兩個凡是”,我就説不能這樣做,至少不能公開批判“兩個凡是”,公開批判等於自殺,永遠不可能出版的。後來稿子就沒提“兩個凡是”。
基本觀點有了,後來也補充了不少好的觀點。後來以特邀評論員的名義發表了。
新京報:發表後有沒有擔心?
胡福明:沒有擔憂,發出去了,能起作用就很好了。
新京報:文章發表以後,對你有什麼影響?
胡福明:後來整個國家進行改革開放,轉到正軌,我也可以專心放心搞教育了。
“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引子作用”
新京報:已經過了40年,你自己怎麼看這篇文章?
胡福明: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引子作用。應該反對唯心主義,確立新的觀點——實踐和理論統一的觀點,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重新確立這樣一個路線,不要“本本主義”。
新京報: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你怎麼評價這40年?
胡福明:這40年是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的,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40年,是勇於開放、勇於探索的40年,也是披荊斬棘的40年。
新京報:改革進入攻堅克難期,對此你怎麼看?
胡福明:改革的攻堅克難期一定要過,也一定能過,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充滿信心,知難而進。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研究我們面臨的問題,深入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用馬克思主義去研究問題,要敢闖敢試,要建功立業。未來在年輕人身上。
新京報:那你對年輕人,尤其是新聞界的青年人有什麼寄語?
胡福明:要多跟工人、農民交朋友,要代表他們利益,多為他們講話。
新京報:這次入選“改革開放傑出貢獻百人”,心情如何?
胡福明:當然高興,但不是個人的。我一直這樣講,這篇文章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且,我感覺到還是人民的需要,黨的需要。
我發現“兩個凡是”的錯誤了,如果再不去批判,我覺得我對不起黨。——胡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