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超2.5萬公里,佔全球高鐵總里程的60%以上……40年來,中國鐵路人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跨越了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上的山河阻隔,聯通了13億多人的奮進腳步。

作為我國鐵路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之一,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開拓進取的精神爭當開路先鋒,在市場化大潮的錘鍊中堅持自主創新,不斷夯實技術底蘊,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找米下鍋到世界百強

1989年以前,中國中鐵是原鐵道部基本建設總局領導的工程隊伍。1989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原鐵道部撤銷基本建設總局,成立鐵道部建設司、工程管理中心及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即中國中鐵。

“中國中鐵經歷了‘從計劃到市場’的劇烈蛻變。改革之初,怎麼從市場找米下鍋,解決吃飯問題是最大的挑戰。”中國中鐵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長進説,“中國中鐵充分利用國家改革開放和宏觀經濟政策帶來的良好外部環境,全面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在跨越式發展中迅速擴大了生産經營規模。經過40年的努力,中國中鐵已經成為在行業極具競爭力的世界百強企業。”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中鐵完成新簽合同額15568.6億元,較1989年增長了502倍;完成施工産值6899.8億元,較1989年增長了247倍;擁有固定資産8440.8億元,較1989年增長了269倍,企業各項經濟指標均實現井噴式增長。中國中鐵已連續13年進入世界企業500強,2017年排名第55位。

“通過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中鐵不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還迅速縮小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大幅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近年來,中國中鐵在京滬高速鐵路、滬通長江大橋、港珠澳大橋、關角隧道等世界級工程中,彰顯了中國技術與品質。”李長進表示。

加快“走出去”步伐

在國內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中鐵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奮力拓展海外市場,海外業務逐步實現從“借船出海”到自主承包經營的轉變。

“特別是國家正式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後,中國中鐵抓住歷史機遇,組建聯營體進行強強聯合,使公司真正成為跨國經營的企業。”李長進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中鐵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認真貫徹落實中國鐵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重大部署,全力實施大戰略、大平臺、大旗艦、大佈局、大政策的海外經營方針,爭當“一帶一路”建設的開路先鋒。

截至2017年,中國中鐵在境外83個國家設有業務機構,正在實施的境外承包工程、設計和工業産品加工項目493個,海外營業收入416.8億元,海外總資産超過500億元。

此外,中國中鐵還積極參與所在國公益事業,為當地人民生活水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義務修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和居民飲水、排污等利民工程,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

日前,廣西柳州官塘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作為目前世界第一大有推力鋼箱拱橋,官塘大橋在中拱段整體提升施工過程中,運用全新技術,一舉創下整體提升高度、整體提升重量、提升拱肋跨徑3項世界紀錄。”中鐵上海局官塘大橋項目技術負責人韋幹介紹。

“如今,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中國中鐵實現引領發展的根本動力。”李長進表示,作為擁有近30萬員工的建築企業,要真正實現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走出去,就必須跳出外延式發展路徑,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為了促進持續長效創新,中國中鐵堅持把科技投入與各級企業主營收入掛鉤,高新技術企業、研究型企業不低於營業收入的3%和5%納入當年預算,要求各級企業的科技投入增長幅度不得低於上年度營業收入的增長幅度。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僅中國中鐵總公司層面就完成科研立項1008項,表彰科技成果966項。

“中國中鐵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把自主創新作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工作,不斷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創新環境,在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鐵路、大跨度橋梁、長大隧道、鐵路道岔、盾構設計製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李長進説。

(本報記者 訾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