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家超市到智慧零售這40年,我國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

體驗無人值守智慧零售系統 (新華社記者張鋮攝)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張泉)全敞開、自選式售貨,用“收銀機”計價結算,近40年前,中國第一家超市在廣州開業。“剛開業時僅有300平方米,但讓廣州的消費者開了眼界。”時任廣州友誼商店自選超級商場經理的胡潔君回憶。

從此,中國的售貨模式從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封閉式,迅速向顧客自由挑選貨品的敞開式轉變。如今,大賣場、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以及智慧零售等新業態全面開花,給群眾購物帶來極大便利。

零售方式的改變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貿服務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恢復和發展農村集市貿易,到第一批外商投資企業的批准設立;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我國商貿服務業40年的發展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觀念更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為我國商貿服務業帶來了一場徹底的革命。”商務部原副部長張志剛11日在“中國商業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大會”上説。

40年來,我國商貿服務業實現了歷史跨越,商業體制改革、糧食體制改革、農村商業體制改革、經營理念創新、商業科技創新,一次次改革創新都為改善民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尹虹表示,我國流通規模持續擴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不斷提高。2017年,主要通過流通業實現的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2018年上半年更是達到78.5%。流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流通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在商業流通領域的廣泛應用,新的業態、新的模式、新的品牌、新的服務層出不窮,成為流通發展的新動能。”尹虹説。

在此過程中,我國持續推動商貿服務業對外開放。上世紀90年代,我國建立中外合資連鎖企業試點,隨後又把中外合資連鎖企業試點推廣到西部城市。2004年,我國零售業全面開放,不再對外資做地域、數量、股權比例的限制。

“外資不僅帶來了雄厚的資金,也帶來了先進的行銷理念、行銷策略和科學的管理方式、管理技術,同時也帶動我國城市高檔設施的發展,推動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説。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流通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流通産業基礎性和先導性的地位逐步確立,市場流通體系日益完善,開放型的現代體制框架全面形成。”尹虹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以流通創新為引領,以建設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為主線,以市場化的改革為方向,進一步深化流通改革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