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2月13日電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週年。中美戰略界代表13日共聚上海,以研討會形式紀念中美建交40週年。此次活動主辦方之一的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此次座談會上,中美戰略界強調了兩國相互依賴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等三大共識。

共識一:中美相互依賴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在戰略界,“修昔底德陷阱”常用來形容新崛起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由此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對此,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項目主任蘭普頓説,我初到中國時,當時中國最有名的口號是“自力更生”,而如今人們經常談的是相互依賴、全球供應鏈、全球價值鏈、全球氣候變化等。

有美國“首席中國通”之稱的蘭普頓説,從“自力更生”到“相互依存”就是中國最大的變化之一,如今中美只要在全球領域推進廣泛合作,加強相互依賴關係,就完全可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美關係史》作者陶文釗也認為,經過40年,中美之間積累了豐富的危機管控經驗。“中美關係有個特點,就是只要穩定了,就會有發展。只要中美關係穩定了,就能夠對中美兩國、地區和整個世界帶來好處。”

陶文釗表示,希望中美雙方繼續將兩國關係維護在合作共贏的主幹道上,這樣的相互依賴關係將使中美關係更好服務兩國乃至全球的發展。

曾聯袂費正清建議美國總統尼克松“要接觸中國”的哈佛大學教授、《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建議,美現在的決策層中很多人不了解中國情況,希望他們能謹言慎行,多任用比較能幹、了解亞洲情況的人。

共識二:中美關係的基本面沒有變

曾駐美16年的前駐美大使周文重,親身經歷了1982年中美簽署關於台灣軍售問題的《八一七公報》、2001年4月的“南海撞機事件”等。

“中美關係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們在更寬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利益交融和互相依存,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對話和合作始終是中美關係的主流。”周文重説,對於兩國存在的分歧和摩擦,雙方應該本著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的精神,通過平等對話加以解決,在“和而不同、鬥而不破”中尋求對立統一。

他指出,中美應該用理性的態度看待雙方關係,擴大雙方共同利益,趨利避害、管控分歧、繼續磨合、調動積極因素、保持總體關係穩定,這是唯一明智的選擇。

對於中美之間存在的戰略猜疑,美國卡內基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長包道格強調,冷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格局正發生變化,新的國際格局在全球各地都存在諸多變數。“過去的戰略思維已不適用於當今的世界,我們必須改變,必須給中國一席之地。”

共識三:美國依然看好中國市場長遠機會

曾在美國政府工作26年的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瑞達表示,《2018年中國商業報告》顯示,在華美國企業總體上發展不錯,今年仍保持增長勢頭,80%的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仍保持信心。“展望未來40年,我們要向兩國人民展示合作的重要性和價值,相信兩國人民能友好相處,因為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有一種自然的親切感。”

長期在美使館擔任經濟商務參贊、後致力於中美經貿關係研究的何偉文表示,中美經貿關係不會因一時一事而發生顛覆,相反只要“紮根人民”,兩國經貿關係將有無限可能。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也認為,中美經貿關係即使短期遇冷,長期仍有合作潛力。彼此“訴衷腸、換腦筋”,中美之間能夠達到新的平衡點。如果一味把中美間經濟關係弄得緊張,那中美在其他領域的合作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