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2月13日電 玉麥鄉位於西藏山南市隆子縣,是中國人口最少鄉。20世紀90年代,第一任鄉長桑傑曲巴和其女兒卓嘎、央宗三人守邊的故事,通過媒體報道廣為人知。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記者來到玉麥,親眼見證這片土地上的巨大變化,感受到中國騰飛的磅薄力量。

國強邊陲興:今昔滄桑巨變

“我以後不用牽馬翻山了。”指著新修的寬闊盤山路,玉麥鄉唯一的郵遞員白瑪江才説。

過去40年的冬季,玉麥通往外界的公路總會被積雪覆蓋,車輛無法駛入。白瑪江才牽著他的馬,沿著30多公里的通外山路走了無數個來回。

玉麥的路,是鄉民共同的痛。多年前,玉麥村村主任次旦扎西外出運輸過冬物資,車直接陷進了山裏,等第二年雪化後才把車取了回來。次旦扎西説:“翻山出去經常得靠運氣,修一條公路是鄉里所有人的期盼。”

在黨和政府關心下,玉麥的通外山路修得越來越寬,緊急情況下還有專門的清雪車保障暢通。白瑪江才上學的兒子貢久旦巴,去年寒假第一次坐車翻山回校,興奮地在微信朋友圈寫道,“這十幾年的寒假裏,第一次從家坐車回校。開心!”

公路建設只是這個邊陲鄉村巨變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玉麥併入國家電網,解除了水電不穩定的困擾;通網路後,玉麥人跟上潮流用起了微信支付;基層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無人自動氣象觀測站等相繼投入使用,這裡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舒適。2017年,全鄉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5萬餘元,遠超西藏平均水準。

“架電網時,在山上鋪設一根電線桿就得一兩天。”玉麥鄉鄉長胡學民説,“但為了這幾戶人家,國家硬是不計代價不計成本做成了!”

“以前到了冬天,全鄉只有一個水龍頭可以用,還得一直讓水慢慢地流,否則晚上就會凍住。”提到過去用水的窘迫,經營家庭旅館的卓瑪拉宗記憶深刻,“開旅館換洗物品多,用水很不方便,價格也提不起來。”

今年10月底,卓瑪拉宗搬到了二層小樓的新家,樓上房間全部用來做家庭旅館,用水用電都很方便,開業不到10天就有20多人入住,算上樓下的小賣部,純收入有5000多元。“還要裝空調和有線電視。”卓瑪拉宗笑著説,“以後收入會更高。”

“國家強盛了,邊陲才有幸福安寧。”胡學民説。

有國才有家:守邊精神代代傳

“巡邊時,我一點都不覺得累。”説這話時,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笑臉盈盈,渾然忘記了腳趾甲在巡山途中走翻開的劇痛。

玉麥很小,小到一度只有第一任鄉長桑傑曲巴和其女兒卓嘎、央宗三個人生活;玉麥又很大,轄區面積3600多平方公里,是北京市西城區面積的70余倍。

20世紀90年代,桑傑曲巴老人帶領卓嘎、央宗姐妹倆守邊事跡,通過媒體報道傳遍祖國大地後,全國人民深為他們的愛國情懷所感動,向兩姐妹表達敬慕之情的信件,像玉麥日拉山上的雪花一樣,飄向這個偏僻村莊,足足裝了兩麻袋。今年,中央宣傳部授予卓嘎、央宗姐妹倆“時代楷模”稱號。

“剛到玉麥,我就被老鄉長一家三口守邊的事跡感動了,決心一定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達娃説。

巡山時,不少陡坡在70度以上,上去要借助綁在樹上的繩索,下去只能屁股著地一點點前挪。在五六天的時間裏,巡山隊員帶上餅子、糌粑和風乾牛肉,在離河比較近的宿營點休整,從河裏打水燒開,就是一頓簡餐。

雖然條件艱苦,但每次巡山,鄉里的聯防隊員都是爭著去。“聯防隊員雖然人少,但個個都是好樣的。”達娃説,“宿營點大都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2011年,玉麥邊防派出所成立,邊境管理工作更加規範和科學。根據規劃,鄉里還將搬進來一些群眾,給巡邊隊伍注入新鮮血液。

大學畢業後,玉麥鄉第一個大學生索朗頓珠,本來有機會走出大山,但他毅然回到了鄉里。“我的根在玉麥。”索朗頓珠説,“我們年輕一代,一定會傳承和發揚好先輩們的精神,做好神聖國土守護者和幸福家園建設者。”

感恩黨中央:小康路上不掉隊

玉麥離北京4000多公里,但黨中央始終牽掛著這裡,玉麥群眾的心始終與黨中央緊緊連在一起。

65歲的次仁措姆每天都要把家裏的領袖像擦得乾乾淨淨,再仔細地將哈達挂在上面。“現在的好日子以前做夢都不敢想。”次仁措姆説,“這裡那麼偏僻,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我們哪兒能過上這麼幸福的生活呢?”

為迎接即將搬進來的群眾,玉麥的房屋建設採取了特殊的輕鋼龍骨結構,減小了氣候對工期的影響。在部隊技術員的指導下,當地群眾還蓋起了蔬菜大棚。“這是衛生院,那是小學,還有對面的室內體育場。”達娃帶領記者沿著已經完成硬化的村內道路,邊走邊説,言語裏透出止不住的興奮勁,“你們過段時間來,就能吃到我們自己種的新鮮蔬菜啦!”

以前過冬時,群眾的牲畜就飼養在自家門前屋後。搬新家後,牲畜集中放養,環境乾淨整潔。在鄉民那貢家,不大的客廳收拾得井井有條,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我們家二樓更舒服。”受到稱讚的她,得意地説起現在的生活,“家裏有50多頭牛,去年總收入超過10萬元。”

記者在玉麥採訪時,雖然氣溫低至零下,但在建好的房子前,正在劈柴的白瑪旺堆頭上熱氣騰騰,臉上洋溢著搬新家的幸福。在他的新家,爐子燒得旺旺的,73歲的老人次旺抱著孫子尼瑪西熱,正舒服地躺在床上休息。“我像他這麼大時,想都不敢想能住這麼好的房子。”老人慈愛地看著孫子説,“他們趕上了好時代。”

“玉麥有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援。”達娃説,“我們有信心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