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作為當今覆蓋面廣、受眾群多、影響力大的大眾藝術和文化産品之一,電視劇應讓億萬觀眾于其中感悟暖心勵志的力量,成為時代變遷、社會進步的熒屏鏡鑒。
近日,國産電視劇涌現出一系列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的優質獻禮劇目,這些作品類型多樣、風格各異,通過藝術的視角從不同領域與側面濃墨重彩地展現出改革開放40年的探索實踐和思想激蕩,及其為百姓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之變。與此同時,這些引人入勝的熒屏故事也為當下提供了生動的歷史參照與強勁的精神動力。
社會畫卷與人物命運的互文書寫
任何時代,宏觀的社會圖景與微觀的個體命運總是彼此映襯、互相影響,在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時期更是如此。社會的滄桑巨變與人生的波瀾壯闊,二者的互文性詮釋不僅是洞觀改革開放的絕佳視角,也為電視劇的戲劇性提供了兼具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原動力。因此,一些獻禮劇巧妙地選擇了“小人物、大時代”的敘事策略,從普通百姓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中折射偉大的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觀眾在濃厚懷舊感和親切感的縈繞下,真切體察到改革背景下幸福指數的節節攀高與生命尊嚴的步步提升。
比如,《我們的四十年》以我國電視産業的發展為背景情境,刻畫了北京衚同裏的幾個平民子弟在40年間的變化和成長;《外灘鐘聲》將鏡頭聚焦老上海弄堂裏的幾戶普通人家,從人情冷暖和生命況味中鋪展出自“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後的地域風貌變遷;《那座城這家人》通過展現一個震後重組家庭的關係磨合與厚重情感,以獨特視角描繪出社會變遷背景下的人物命運圖譜;《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在服裝行業改革的背景下,講述了創業青年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入與自身意志的磨礪,來實現個人價值與民族利益的雙贏。
在敘述範式上,這些作品不約而同地尋找“小切口”來“深打井”,跳脫出當下某些電視劇杯水風波、小情小愛的窄狹主題,雖然有些劇作在表現環境與人物互動、時代與命運關聯等深層關係時還可以更加細膩,但總體上勾勒出了時代風雲和個體際遇之間的因果張力,讓普通百姓認識到改革開放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使其在體悟奮鬥人生的同時看到希望和美好就在前方。一個真正的好故事,應當專注于“人”而又不拘囿于“人”,能夠潛移默化地打通人生經歷和時空生態的互聯通道,唯此才能在思想和審美上展現出更加廣闊的視野與格局。這批獻禮劇在此方面的集體發力有目共睹。
改革精神與故事魅力的交相輝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當改革創新的題中要義與精彩的故事表達碰撞融合後,電視劇作品往往就可産生深邃悠遠且震撼心靈的藝術魅力,乃至誕生社會熱議的“現象級”之作。回顧電視劇史上那些深描改革開放的力作,如果説早期的《喬廠長上任記》《新星》,由於處在電視劇事業的起步期還顯得稚嫩,那麼之後從《外來妹》《情滿珠江》到《溫州一家人》《雞毛飛上天》等,無不是用紮實的情節、飽滿的人物、精心的敘事、考究的細節來包蘊革故鼎新的精神主脈與自強不息的價值信條,從而實現了口碑和收視的雙豐收,有些至今仍被公認為經典。
最近一些獻禮劇的創作,在秉承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大體而言主要以三種路徑鋪展出動人的改革故事:一是以《創業時代》《歸去來》《大浦東》等為代表,把時代“弄潮兒”的創業歷程描摹得入木三分,飽蘸熱血而又跌宕起伏,職場打拼的酸甜苦辣、事業愛情的兩難抉擇、夢想突圍的多重困境、理想主義的人格光芒……凡此種種,在激發觀眾追劇熱情的同時,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精神悄然植入張弛有度的情節之中;二是在民族融合、家庭倫理、英模傳記等維度的多元開掘,滿足不同觀眾的精神需求與收視期待,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在一幕幕“好戲”中不言而喻;三是以《陽光下的法庭》《啟航》等為代表,正視深化改革環境下的種種“真現實”與“真問題”。
“有意義”和“有意思”,對於優質電視劇而言缺一不可,並且應當在一部作品中相輔相成、互襯互彰。這要求創作者一方面要將精神立意不著痕跡地融入情節設計與人物塑造之中,另一方面要讓情節與人物持續並強烈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知易行難,盡善盡美的藝術效果很難達到,但創作者應當將此奉為“心嚮往之”的理想審美彼岸。從這個角度來説,包括前述作品在內的很多電視劇的創作,雖然可圈可點之處不少,但偏于一端的失衡現象也常見,因而仍需“在路上”奮力前行。
歷史脈搏與時代強音的縱深共振
“重要的不是故事講述的年代,而是講故事的年代”。可以説,所有歷史敘事的終極價值訴求都應在當下,要力圖與現實社會産生某種呼應和契合。改革開放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們唯一的出路便是繼續深化改革,掃平改革發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礙。電視劇是我國文藝隊伍中的前沿方陣,對社會發展有著獨特的感知力、滲透力和鏡鑒作用,因而恰可在對改革往事的藝術化掃描與典型化書寫中,為當前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精神燭照、經驗借鑒以及思維徑向。電視劇創作者只有著力在真歷史的藝術濃縮中注入改革初心與創新理念,才能真正讓作品與社會同頻共振、與觀眾共鳴。
近來一些彰顯史詩意味的獻禮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用匠心情節再現一群青年人成長軌跡的《最美的青春》,不著痕跡地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融入塞罕壩植樹造林故事中,同時用無私奉獻精神帶給觀眾靈魂的凈化。以高還原度彰顯出濃厚年代質感的《大江大河》,客觀描寫了代表不同經濟形式的幾位典型化角色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閱歷,讓觀眾在代入感中産生共情體驗;散發著濃郁泥土芳香的《黃土高天》,深情講述了三代農民和農村幹部跨越40年的艱辛奮鬥故事,使得農村改革的來龍去脈躍然熒屏。這些作品所表現的知識報國情懷、敢闖敢幹精神,為今天各行各業的改革者或帶來豪情萬丈的壯懷激烈,或帶來興利除弊的理性思辨。此外,諸如《你遲到的許多年》《風再起時》《正陽門下小女人》《歲歲年年柿柿紅》等充溢著清新懷舊風格的劇作,則在人性描摹、情感糾葛等方面著墨較多,不僅增強了對觀眾的吸附力,也為現代社會中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家庭、親情與愛情、堅守與捨棄、繼承與創新等的相互關係帶來有益啟示。
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艱巨、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中國電視劇以不同方式對改革開放的書寫也不應停步,而應愈發堅定、執著和智慧。廣大電視劇工作者要以改革初心照亮創作初心,將展現改革成就、弘揚改革精神的使命自覺貫注到創作之中,站在記錄時代進程、書寫民族史詩、見證社會發展的精神高度上,用鏡頭抒寫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