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看到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呈現出的孕産婦從以前請接生婆到家生産到現在在醫院無痛分娩的這一變化,46歲的上海援疆醫生崔勇,感慨萬千。

兩年的援疆歲月,崔勇和同事們紮根醫療條件薄弱的新疆喀什地區,致力開展“三降一提高”(降低傳染病發病率、孕産婦死亡率、嬰幼兒死亡率、提高每人平均壽命期望值)等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技術水準飛速發展,身為醫療援疆幹部,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不斷加大衛生防病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偏遠地區的醫療衛生水準。”他説。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18集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2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每天播出兩集,引發了社會各界共鳴。

安徽池州青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方艷説,紀錄片中描述的老百姓衣食住行上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她這代人是親身經歷者。“現在我給兒子買一罐奶粉都挑花了眼,而我小時候家裏能有一罐麥乳精,都是很珍貴的。國家富強了,人民的生活水準日益提高,我有時候特別羨慕我兒子,他們這一代孩子真的生活在蜜罐裏。”

甘肅省委黨校教授曹建民説,紀錄片展現了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讓百姓有越來越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我親身體會到,各級幹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不斷鞏固,工作作風不斷改進,落實著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

“片子裏那一項項富民産業,一張張被太陽曬紅了的豐收的笑臉,都不由讓我聯想到我的家鄉。”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的“隴上莊園”網店負責人梁倩娟説,當地也正在依靠電商扶貧,將鄉親們的一罐罐土蜂蜜、一顆顆核桃賣到山外。

中國化工集團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家龍説,紀錄片展現的40年來從恢復高考到中國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映射在他個人事業成長的每一步上。“我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20世紀80年代末大學畢業進入化三建,從一線員工逐步成長為分管公司海外市場等業務的管理者。多年來,我去過50多個國家,見證了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偉大實踐。知識改變了我的個人命運,國家和時代給予了我們這代人用知識和汗水報效國家的機會。”

中鐵四局集團張吉懷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蘇玉寶説,紀錄片生動呈現了祖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不斷發展,不斷壯大,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超級工程讓人倍感震撼,心潮澎湃。“很慶倖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對於我來説,能夠參與到國家40年改革開放的建設征程中,是十分榮耀和自豪的。”

55歲的新疆富蘊縣環境保護局黨組書記禹貴靈,對片中展現的改革開放40年來環保事業和理念的進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以前富蘊縣財政收入的70%以上來自礦業,如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不開荒、不開礦、不開水電”,良好的生態環境釋放了旅遊紅利,讓不少農牧民脫貧增收。

海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辦公室主任科員何家武説,紀錄片中關於政府“簡政放權,便民服務”的做法,現在看似尋常,實際上轉變並不容易,經過幾年磨合,大家才把心思落在琢磨著怎麼把辦事時間縮短、把辦事指南做得更細。

年近50歲的何家武,對片中的歌曲、舞蹈和港臺片等耳熟能詳,這是他從兒時到青年到中年的重要文化記憶。“改革開放40年來變化越來越快,現在想看什麼演出、看什麼電影都很方便,智慧手機上可以選擇的文化産品更多、更便捷。”

甘肅省文聯副主席汪小平説,片中展現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文化繁盛和文藝創作的勃興,他正在經歷。“改革開放帶我們進入了一個更為豐富多樣的世界,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事業,創作資源更加富集、創作環境愈加寬鬆,文藝工作者得以從火熱的生活和改革的一線汲取創作的靈感和營養,文藝‘百花’開得更艷,群眾多樣化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更好滿足。”

26歲的王于航看到片中的部隊場景,不由想起自己作為武警戰士守衛邊疆時的經歷。如今,他已轉業擔任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鄉永豐村支部書記。“在村裏,我要繼續以堅韌不拔的軍人精神鞭策自己,值班、備勤、巡邏、走村入戶,不畏嚴寒酷暑,不計個人得失,更加堅守自己職責使命,紮根奉獻基層。”

勁霸男裝首席執行官洪伯明説,紀錄片中展現的許多篳路藍縷的改革先鋒,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創造了巨大財富,讓他看了感同身受。“40年前冰河解凍,中國民營經濟規模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成為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相信,民營企業與政府能夠同船划槳、共同拼搏,在新時代裏有更大作為。”(記者白瀛、周文衝、吳振東、鮑曉菁、王博、孫少雄、馬鍇、劉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