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40年改革開放,40年櫛風沐雨。
在命運攸關的歷史轉捩點舉旗定向,在決定成敗的發展關鍵期把舵領航,40年來,黨帶領人民不斷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境界,持續夯實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13億多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自信之基——改革開放成就偉大飛躍,中華民族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1月22日,北京,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展廳內,觀者如雲。
“我們就是照片裏的人。”
手指展墻,四川省若爾蓋縣折勿村支部書記哈科高興地講述照片背後的生活巨變:家家戶戶接通了寬頻,看上了高清電視,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國內外大事……
“改革開放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哈科臉上笑容綻放。
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記錄下中華民族復興史上最為雄渾壯美的史詩。
世界最大規模的義務教育體系、最大規模的基本醫療保障網、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程;最大的高速公路網、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最快的超級電腦……每一份耀眼的成績,都是奮鬥的足印,映照出中國的蒸蒸日上。
乏牛坡,春來綠滿坡。
這個位於寧夏鹽池縣劉記窯頭村的“地標”,曾給當地人留下痛苦記憶。“從我記事起就非常難走, 風沙一起就被沙子埋了,牛拉車爬坡很費勁,人使勁拽著牛才能過去。”65歲的村民劉佔滿説。
而今,歷經從上世紀80年代起的大規模生態修復,乏牛坡不僅遠離風沙侵襲,還成為生態觀光通道。成片的農田, 大力發展的灘羊産業,讓劉記窯頭村實現了整體脫貧。當地幹部説,致富的希望讓大家信心滿滿。
接續奮進,彰顯中國自信之力;海納百川,傳遞中國自信之聲。
科技部核聚變中心副主任王敏發現,如今的國際談判桌上,中國被安排發言的次序正越來越靠後。
“在開展國際談判時,往往會將更加重要的成員方放在後面發言,更好促成共識的達成。”王敏説,我們發展越快,越有自信,我們的話語也就越發舉足輕重,越發有號召力。
40年天道酬勤,天宮、蛟龍、墨子、悟空、天眼……井噴的科技創新成果,從“跟跑”“並肩”再到部分“領跑”,展示出中國十足的發展後勁。
百年口岸滿洲裏,凜冽的寒意掩不住這裡的“火熱”。汽笛聲中,一輛輛滿載貨物和旅客的國際列車,在懸挂著中國國徽的國門下呼嘯駛過。
改革開放,讓這個昔日“一支香煙走到頭”的沉寂邊城,躍升為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進一步盤活歐亞經濟大棋局。
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釋放“金磚+”潛能,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改革開放的中國,正以自信從容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40年風雲變幻。面對層出不窮的考驗和挑戰,中國始終自信向前。
2017年末,加勒比海島國格瑞那達邀請中國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國家發展戰略規劃。除了信任,更多是對中國發展的認可和對中國道路的認同。
今年年初,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一文,詳細闡述中國發展模式為當今世界帶來的啟示。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矚目中國。正如國際輿論所評價,當世界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注入持久信心。
自信之源——植根于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始終不變的時代主題
“北有小崗,南有頂雲。”
40年前的初春,貴州關嶺,頂雲公社。灰暗的煤油燈下,陶家寨生産隊的7個農民悄悄簽訂包産到戶“合約”。到了秋天,各家不僅吃上飽飯,還存下了糧食。豐收的景象,很快引發了全公社“跟風”。
“那一年我都沒有睡好覺,心裏忐忑得很,生怕出事。”當時的領頭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陳高忠説,但那是“人心所向”。
路走對了,就不怕荊棘密布、風急浪高。
中國自信,源自道路的日益寬廣——
40年來,改革開放面臨無數理論與實踐的問題:小到集體土地能否承包到戶、個體戶雇工能否超過7人,大到國有企業能否破産、社會主義能不能發展市場經濟……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40年來,改革開放始終堅持正確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道路好不好,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最有發言權。衣食住行的巨大變化,社會面貌的天翻地覆,國際地位的今非昔比……當我們循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次次創造中國奇跡,升騰的是與日俱增的信心。
中國自信,源自真理的科學引領——
“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政黨來説,她的前行要靠一個思想來引領。”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曲青山説。
穿越歲月洪流,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
激蕩時代風雲,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現出璀璨的真理光芒,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邁上新境界。
中國自信,源自深沉的文明沃土——
11月14日,法蘭西藝術院。中國雕塑家吳為山接過就職任書,成為繼畫家吳冠中之後第二位就任該院通訊院士的中國藝術家。
“對我藝術的認可,主要源自作品中深刻的中國精神。”吳為山説,我們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還有改革開放以來的創造精神,應該保持自信。
能夠向下扎得多深,才能向上長得多高。悠悠中華文明,每一塊鑄就民族血脈的基石上,都深深鐫刻著文化自信,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積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國自信,更源自黨的堅強領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引領全黨作風之變;正風肅紀、利劍出鞘,處理問責數十萬黨員幹部;一系列黨內規章制度相繼出臺,不斷紮緊制度之籠……
人們看到,一個在革命風雨中浴血奮戰的政黨,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依然生機勃勃,以無畏的勇氣、堅定的意志重塑肌體、淬火成鋼。
11月,陜西省委常委、秘書長錢引安和江蘇省副省長繆瑞林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彰顯反腐敗鬥爭不變的決心和力度。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泱泱大國,氣象萬千。
“真的自信,是刻在基因,源自靈魂的;真的自信,是直面問題,給出答案的;真的自信,是道路與理論互證,是制度與文化交融。”《我們為什麼自信》一書作者劉哲昕説。
自信之力——以更加自信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走過4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啟嶄新局面,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動人圖景躍然紙上。
向著復興夢想進發,需要更加堅定“四個自信”——道路自信指明實現方向,理論自信提供理論指引,制度自信提供根本保障,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動力。
向前進,道路的方向愈發明晰——
雪後初晴,青海省民和縣橋頭村的村民們已經忙活開了——覆膜機緩緩駛過田地,捲起一股股泥土的芬芳。
“脫貧攻堅的路很艱辛,只要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敢想敢幹、勤勞吃苦、共同奮鬥,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橋頭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玉蘭説。
當前,全國12.8萬個貧困村的基層幹部、3000余萬貧困人口,正在黨的領導下向深度貧困發起最後的衝鋒。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人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邁不過的山、跨不過的坎。
向前進,理論的光芒更加璀璨——
5月5日,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
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全球30多個國家的120多名馬克思主義領域知名專家濟濟一堂,共同探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密碼。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共産黨人不斷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北京大學教授顧海良説。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
向前進,制度的優勢不斷凸顯——
11月3日9時許,隨著最後一跨紅色鋼桁梁安裝到位,汶川到馬爾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汶川克枯大橋雙幅合龍,實現貫通。
距離大橋約50公里的映秀鎮,進入災後重建的第十年。曾經滿目瘡痍的廢墟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從藍圖付諸實施:加快萬株古茶樹博覽園建設,加快漁子溪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加快映秀愛國主義影視基地建設……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魯甸地震……危機面前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危機過後八方支援、高效協作。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正寫下更多時代注腳。
向前進,文化的偉力源源釋放——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明自信的璀璨星光跨越時空,正喚起更廣泛的認同、更堅定的守望,照亮中華民族未來前行之路。
自信中國,中國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猶在耳畔:“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