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

站在廣西柳州最高的地標建築地王大廈76層,一城景色盡收眼底,遠山似黛,柳江如碧,猶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

很難想像,這曾是一座老工業城市,機器轟鳴和花香鳥語和諧共存。從老工業城市蛻變為美麗宜居的現代工業城市,柳州有太多的故事。

工業是柳州的靈魂。柳州是廣西工業中心、西南工業重鎮,工業産值約佔整個廣西的五分之一。從1958年開始,柳州全力發展重工業,到20世紀90年代,柳州崛起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全國主要的工業城市之一,成為少數民族自治區中第一個工業總産值超過百億元的城市。

但是重工業而輕環境的粗放式發展,雖讓這座城市飛速發展,卻傷害了生態環境。工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柳州壯士斷腕的決心更加堅定,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走上了産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之路。

柳鋼曾是抉擇的焦點。作為柳州工業的代表企業,柳鋼給柳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是當年的污染大戶。為了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柳鋼頂住成本壓力,近10年來累計投資70多億元,建成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煙氣全脫硫等50多項先進節能環保項目。一系列的節能減排新技術,讓柳鋼在迴圈經濟中找到新的增長點,今天的柳鋼,已經從産能100萬噸發展到1200多萬噸,污染排放量卻大大降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5萬噸、二氧化硫2000噸。“我們要不斷提升技術,把柳鋼建設成最具競爭力的生態型鋼鐵強企。”柳鋼黨委書記、董事長潘世慶説。

與此同時,柳州全市的環境治理也在轟轟烈烈地進行。通過“關、停、並、轉”,柳州整治一批重污染企業,建立PM2.5監測系統,空氣優良率從2014年的61.9%增至2017年的84.4%。

2017年年初,柳州市政府聯合市內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汽車企業,啟動實施“政企三級聯動工程”,探索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與産業發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政府提供政策及公共資源扶持,企業提供産品及技術支援,共同打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車生態環境,形成了讓當地引以為豪的“柳州模式”。

“新能源汽車不僅綠色環保,還可以改變整個城市的交通形態。”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新能源技術專家袁天執説,“未來車和道路都會變聰明。”他正在對搭載智慧系統的新能源車進行遠端操控試驗。

環保、節能、智慧,現在的柳州已經在描畫自己未來的模樣。

在柳州人的心目中,塑造柳州城市精神和氣質的,除了工業,還有一個人——柳宗元,他不僅用詩文描繪柳州的秀美山水,還身體力行,種柳植柑,修造景點,為這座城市留下了美的傳統。

3月的柳州,被包圍在粉紅色的花海裏。27萬株洋紫荊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競相綻放,圍繞洋紫荊季,詩會、服飾表演等文化活動紛紛開展,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市民歸屬感。“柳州一直都很重視城市的綠化,2010年柳州就實現了四季常綠,但我們覺得還不夠,應該四季都有花。”柳州園林局總工程師黃旭慧説,洋紫荊、白玉蘭、木棉、紫薇相繼開放,城市裏美景不斷。

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柳州在規劃中留出大量綠地,財政補貼10億元,建成草坪和公園。目前園林綠化覆蓋率達43.84%,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87平方米。柳州又在柳江沿岸打造70公里的綠帶,依託沿線村莊,形成融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于一體的“百里畫廊”,沿濱江步道可以盡覽柳州“古八景”和“新八景”。

清潔乾淨的城市是1.0版柳州,一步一景的城市是2.0版柳州。工業是鐵骨,美麗是柔情,柳州將工業城市變成一件藝術品,城市有了無比魅力,有了無盡活力,也有了無限未來。

   (本報記者 安勝藍 周仕興 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