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八桂大地起春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廣西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王念、史競男、向志強
從甲天下的秀美山水,到醉遊人的民族風情;從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到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從“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靈渠,到“流金淌銀”的珠江—西江“黃金水道”……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交織出豐富多彩、開放奮發的八桂大地。
在南國冬季如春的勝景中,廣西壯族自治區迎來成立60週年大慶。
一甲子如歌歲月,六十載春華秋實。廣西,始終是黨中央心之所牽、情之所繫。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西各項事業蓬勃發展,5600多萬各族人民攜手奮進,一個繁榮、富裕、開放、進步的新廣西正在崛起。
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為民生福祉、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奠定堅實基礎
祖國南疆,紅色熱土,鐫刻下歷史的榮光——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領導百色起義,宣告紅七軍誕生;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上鎮南關,廣西全境解放;
60年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翻開了廣西歷史發展新篇章,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再添生動實踐。
“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要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讓老區和老區人民儘快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人民一直掛念在心。
2010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到百色,專程瞻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參觀了百色起義紀念館,向百色起義紀念碑敬獻了花籃。他還實地考察了進一步抓好農村扶貧開發、切實加強革命老區建設的情況。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于一身,但對發展“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明確要求,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廣西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自治區之力、用非常之舉,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捷報頻傳——
2016年,廣西脫貧攻堅首戰告捷,111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脫貧人口數位列全國第一,減貧速度排全國第二位;
2017年,廣西在全國率先出臺扶貧對象動態管理辦法,落實52.3萬名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投入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67億元發展扶貧産業,幫助貧困人口增收;
2016—2018年,廣西僅用三年時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8萬人;
2012年以來,廣西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9萬人,年均減貧118萬人,實現1999個貧困村、1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老百姓把變化看進眼裏,把黨恩記在心頭。
回憶起8年前的春天,習近平同志踏著一路泥濘走進村裏,到老鄉家中看真貧、扶真貧,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黨總支書記羅朝陽感動不已。
“那時候我們窮啊,每人平均年收入才2000多塊,是桂西南的窮代表。旱地缺乏灌溉設施,有些屯沒有通公路,大石山區飲水困難等,村民們反映了很多困難。臨上車的時候,總書記握著我的手説,我也給你一句承諾,新立會有大變化!”
3年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羅朝陽在全國兩會上再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興奮地彙報起村裏的變化: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番茄等作物,村民收入提高到8500多元,村子也更漂亮了,成為縣裏的“最美村屯”。
“總書記聽了很高興,他説,希望下一個5年,你們村和整個百色地區能夠同全國一起實現全面小康。”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正在成為現實——
在黨委和政府幫扶下,新立村修建了26條道路,整理了節水灌溉工程,連片種植的香蕉、火龍果等經濟作物蔚為壯觀,山區片的村民們也都搬到了河谷地帶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邁上富裕路的新立村又開始發展旅遊業,打造“夢裏壯鄉”景區。
新立立新姿!羅朝陽倍感振奮:“去年,全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躍升至近萬元,鄉親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相隔一百公里,崇左市天等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落後的自然條件,讓這裡的農民苦不堪言,常年有13萬人在外務工。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如何拔掉窮根、擺脫貧困?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一針見血,擲地有聲——
“用繡花的功夫實施精準扶貧”;
“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要採取超常規措施”;
“要加快推進産業扶貧,為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培育持久增收致富的産業發展長效機制”;
“脫貧攻堅,‘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
“天等不等天!”天等縣委書記吳強説,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近年來,天等通過培育特色産業、推廣就業扶貧車間,走出了一條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新路子。
大石山區深處,村頭屯尾建起大量就業扶貧車間,如星火燎原,點燃了當地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昂揚鬥志和必勝信念。
久旱逢甘霖。老區崛起,正當其時。
2015年,《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3年來,包括中國—東盟(百色)農産品交易中心在內的一批重大項目相繼竣工投産,培育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9家,老區振興加快推進。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廣西考察工作,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邊境建設搞好了,民族事業發展了,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極大促進”。
廣西少數民族人口2000多萬,其中壯族人口1800多萬,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是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自治區成立60年來,廣西各族群眾生活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
——改革開放40年來,廣西農村貧困人口從2100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267萬人;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是1978年的105倍和94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闊步邁向繁榮、富裕、開放、進步。
民生福祉顯著增進,讓各族人民共圓小康夢,收穫了幸福感。
在我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産業發展、助農增收等舉措,最近5年實現7萬多人脫貧;
在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13%;
在我國唯一的“土瑤”聚居區,通往各個村的道路全部硬化,茅草房已不見蹤影,越來越多的群眾住進了新房……
油茶飄香,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八灘村傳來侯光祖一家的歡聲笑語。這個多民族家庭,11口人分屬壯、漢、苗、瑤、侗五個民族。四世同堂共譜民族和諧曲,這樣的故事在廣西比比皆是。
大地飛歌,春潮涌動。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這朵潔白的“朱槿花”,再披盛裝。
12片“花瓣”緊簇,象徵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親如一家。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使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代代相傳。”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西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讓民族一家親的似錦繁花在八桂大地常開長盛。
擦亮“金字招牌” 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引領壯鄉騰躍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韓愈寫盡桂林山水之美。千百年來,山清水秀生態美,成為讓廣西名揚四海的“金字招牌”。
習近平總書記曾談起他的“漓江情結”:少年時代,他曾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還和幾個同學在漓江游泳,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漓江的生態保護也歷經曲折。
在幾十年發展中,漓江生態遭遇了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季節性枯水、砂石盜採等種種影響。
“要全力保護好桂林山水,繼續做好當地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讓這一人間美景永續保存下去。”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嚴守生態底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截污治河。
55歲的船長黃才滿每天開遊輪穿過漓江。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漓江的風景看多少遍都不膩。”黃才滿笑著説。
環保監測數據顯示,漓江桂林市區河段水質已連續3年達到國家地表水二類水質標準,水質持續好轉。
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環境承載力十分有限。這裡既是維繫珠江下游特別是粵港澳地區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又是全國岩溶分佈面積最廣和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國土空間格局,決定了廣西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任務繁重,也面臨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
環境和發展“雙重壓力”下,廣西何去何從?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廣西生態保護工作,為廣西指明瞭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在南寧,一條河因“脫胎換骨”,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取經者”。
萬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令人流連忘返。可誰能想到,幾年前,它還是南寧的一條臭水溝?
2017年4月,在考察那考河生態綜合整治項目時,習近平總書記實地查看南寧海綿城市建設成效,了解當地居民的切身感受。
環境變化大不大?住在這裡感覺怎麼樣?聽到大家給予肯定的回答,習近平總書記説,到這裡就是要看看生態綜合治理的實際效果。
“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切。”回憶起當時同總書記交流的情景,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懷波記憶猶新——
習近平總書記一路上詳細詢問了那考河生態綜合整治的情況,強調付出生態代價的發展沒有意義。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理念,也是今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遵循。
2015年,總投資約11.9億元的那考河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啟動。經過治理,這個項目成為全國城市內河流域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及海綿城市建設標桿,獲得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在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內,3000畝紅樹林宛如一片“綠海”,白鷺翩飛,蝦蟹成群。2017年4月19日,晚霞滿天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
“面對寬闊的紅樹林和一望無際的大海,總書記駐足凝望,叮囑我們繼續做好紅樹林的研究和保護,把海洋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區域建設好。”時任北海市海洋局副局長的彭在清説,近年來,廣西紅樹林面積不斷增加,近海紅樹林生態系統呈健康狀態。
堅持新發展理念,激活改革創新動力,一手抓環保治理,一手抓經濟發展,廣西在擦亮“金字招牌”的同時,推動産業“向新而生”。
這是一日千里的精彩跨越——
打理成千上萬畝農場要多少人?答案是:一人。
80後小夥溫標堂用他的“種田神器”,實現了這個農業神話。
廣西大學農學院畢業後,進入以色列公司學習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再結合我國實際、帶領團隊創建本土高新技術企業“捷佳潤”,致力於智慧水肥一體化灌溉……短短數年,這位年輕的創業者就走出廣西,走進東盟,打造了一個又一個“開心農場”。
“去年4月,總書記考察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時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溫標堂説。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萬畝農場,一鍵管理”,技術革命一日千里,創新步伐堅實有力。
“總書記考察一年多來,基地新增行業重點企業34家、總數達57家,新增入孵創新團隊65個、總數達90個。”南寧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耕如數家珍,“高新區圍繞資本、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加快培育適宜創新企業成長的土壤,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
這是鳥槍換炮的華麗蛻變——
南南鋁,這家于1958年建廠的老國企與自治區同齡。
2010年、2017年,習近平同志先後兩次來到南南鋁 。“總書記第一次來,看到的還是建材類的傳統産品;第二次來,看的是高鐵、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太類的新産品、高端産品。他對我們勇於創新創造給予肯定,還幽默地説我們是‘鳥槍換炮’了!”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玉林回憶道。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出碩果。南南鋁的大推力火箭用超大規格鋁合金鍛環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中國的“太空夢”留下了“廣西造”的烙印……
南南鋁,是廣西創新驅動發展的縮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激發了廣西智造的澎湃動力。
這是壯士斷腕的涅槃重生——
工業城市柳州,曾是“酸雨之都”。污染嚴重時,冶煉廠後是“白頭山”,蟠龍山下是“黑瀑布”。
痛定思痛,柳州打響環境保衛戰,全面調整工業佈局,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最終實現“綠色蝶變”。
“發展不僅是為了經濟數字好看,而是要創造好的生活環境,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感到幸福,這才是我們發展的目的。”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説。
森林覆蓋率達62.31%,居全國前列;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為91.2%……生態環境的改善,培育和壯大了廣西的生態經濟,以南寧“美麗南方”、玉林“五彩田園”等為代表的生態産業園區千姿百態,催生了有機農業、鄉村旅遊等新業態。
一條扁擔兩頭挑,一頭挑著金山銀山,一頭挑著綠水青山。産業強、百姓富、生態美、人民群眾幸福感高的綠色發展之路在廣西越走越寬。
打造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走活廣西發展這盤棋
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
廣西區位獨特,沿海、沿江、沿邊。開放包容的向海情懷,與生俱來。
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滿載內陸豐富貨物的商船從合浦港揚帆出海,抵達東南亞、南亞,直至地中海地區。
今天,這裡已被現代化的港口所替代——北海鐵山港,橘黃色門機高聳,碼頭一派繁忙。
“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西,指出“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後勁也在開放,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如何才能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黨中央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從戰略層面指明方向——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形成這個格局,廣西發展這盤棋就走活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寄予厚望。
從1984年批准北海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到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批准實施,到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出臺……黨中央為廣西開放發展描繪出美好藍圖。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廣西,站在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積蓄起騰飛的力量。
敞開大門迎進來,邁開大步走出去——
東興口岸,商旅不絕。
今年11月6日,來自江西的一位遊客在通過出境邊防檢查時,收到了來自廣西防城港市和越南芒街市的鮮花。她成為今年過關的第1000萬人,東興口岸出入境遊客首次突破千萬大關。
“本以為辦理出境手續要排隊很久,沒想到幾分鐘就辦好了。我很期待此次的越南之行。”這位遊客感到驚喜。
邊城憑祥,瓜果飄香。
一個集水果貿易、加工、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東盟水果小鎮”,正拔地而起。
而30年前,這裡還被戲稱“一條路,兩排樹,來到憑祥沒吃住”。
“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憑祥正成為中國溝通東盟十國最重要的口岸。”憑祥市委書記王方紅説,2017年,憑祥進出口貿易總額824億元,在中國陸地邊境城市排在首位;東盟熱帶水果進出口總量達235萬噸,約佔全國一半。
大開放打開了壯鄉兒女的胸襟和眼界。目前,廣西已同世界19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往來,建立97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世界500強企業紛紛進駐……在引進來的同時,廣西柳工集團、廣西建工集團等企業也紛紛走出去,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
內聚外合、縱橫聯動,構建國際大通道——
北部灣,千帆競發。一分鐘,450噸貨物在北部灣港吞吐;一分鐘,對東盟進出口額34.4萬元……
欽州港,笛聲陣陣。42條內外貿航線上,“海上巴士”穿梭不絕。四通八達的“海上高速”讓這裡跨入億噸大港行列。
依託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廣西開啟了港口運營管理改革的大幕,對內北海、欽州、防城港三港合一,對外加快國際化步伐,參與建設運營馬來西亞關丹港和汶萊摩拉港,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合作建設碼頭。
短短幾年,向海發展,氣象萬千。
如今,北部灣港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形成了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一帶一路”建設給廣西帶來新的歷史機遇。如何發揮大通道作用、“支點”效應,銜接“一帶”與“一路”?
2017年9月,一條縱貫中國西部的“新動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這就是中新互聯互通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經此通道,貨物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區市,通過廣西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東盟,向北可通過中歐班列連接中亞、歐洲地區,從而形成“一帶一路”的完整環線。
如果説這條通道是有形樞紐,那麼“南寧渠道”則是無形樞紐。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介紹,自2004年永久落戶南寧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共吸引了79位中外領導人、3100多位部長級嘉賓出席,74.6萬中外客商參展參會,推動形成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南寧渠道”。
“開發開放是廣西經濟崛起的‘助推器’,而東博會就是助推器中的引擎。”王雷用數字作出有力證明——15年來,廣西對東盟貿易額從52.1億元增長到1893.8億元,年均增長27.1%。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廣西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逐漸形成以大開放引領大發展的全新態勢。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
風生水起,形成穿越時空的激昂合奏。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和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嶄新起點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廣西各族幹部群眾攜手逐夢,向著更加高遠遼闊的遠方,向著更加美好燦爛的未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