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柳産汽車”在車市被冠以“神車”稱號。其中的“五菱”更是以網紅姿態存在,被網友笑稱:能拉人、能裝羊、能漂移、能涉水……從1985年開始,“五菱”已生産超過1800萬輛汽車。

從第一輛“柳江牌”汽車誕生,到如今擁有4大整車巨頭落戶,汽車拉著偏居西部一隅的柳州市大步前進。如今,柳州全市汽車年産量超過250萬輛,居全國第三。這個産量,相當於柳州市區每人每年生産1.25輛汽車。一座西部城市,何以能在車市締造“神話”?

這要從柳州“開明開放、敢為人先,創新創業、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中尋找根由。以上汽通用五菱的發展歷程為例,在合資之前,柳州五菱汽車公司當時的生産能力不足10萬輛,發展面臨資金、技術等嚴重制約。按照“不求擁有、但求所在”理念,在2002年成立了“中中外”合作的上汽通用五菱,開創了中國車企與外資合作新模式。

日前,在上汽通用五菱寶駿基地,整車工廠總監覃裕安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正在下線的五菱旗下新能源産品,“新能源系列産品打破傳統的産品研發和商業模式,去中心化、去邊界條件、體驗式研發、體驗式行銷、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政企聯動、生態建設等關鍵詞都是它們身上的標簽。它們創造性地打造了‘城市出行新物種’,好用、好玩、好看的産品屬性,解決了新能源汽車使用場景的諸多痛點。”2017年8月至今,寶駿E100在柳州的銷量已超過2.4萬輛,成為柳州市代表新能源文化所獨有的“城市名片”。

同樣,在東風柳州汽車公司柳東乘用車基地,每小時下線汽車65輛,但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東風柳汽乘用車事業部部長劉小平説:“公司新品七座MPV(多功能乘用車),2016年7月底剛一上市,月銷量就已近1萬輛。”

“數據背後蘊含深意,表現的是柳州車企深厚的工業底蘊和雄厚的技術積累。”柳州市工信委主任覃東林介紹,近年來,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整車企業緊盯國內乘用車市場格局變化,繼續加快産品結構調整,不斷推動柳州汽車産品向中高檔次多元化結構升級。

更讓柳州汽車人自豪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中國微車噪聲提案2015年成功寫入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汽車法規,中國車企首次改寫歐洲汽車標準。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改革使供給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推動經濟‘升級換擋’。”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説,柳州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動力轉換,打造産業供給“升級版”。

柳州加大投入支援科技創新,創新驅動為柳州汽車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了不竭動力。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廠2017年投産,挂“五菱”商標的汽車在海外製造。“為什麼我們的車能走出去?因為我們的車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上汽通用五菱技術中心總經理練朝春説。

“柳州汽車的成功,正是得益於其科學的定位和創新創造出的大眾需求。”覃東林説,以上汽通用五菱為例,憑藉2000多人的科研攻關團隊,企業不斷進行産品革新,目前該企業正在實施的整車研發項目就有94個,産品平均開放週期只要16個月。

據悉,按照規劃,柳州力爭到2020年汽車産業實現總産值3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