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六十年)踏訪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煙紙選票到微信投票
中新社河池12月7日電 題:踏訪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煙紙選票到微信投票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走進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村中間一棵300多年的老樟樹依然挺拔,它見證了中國村民自治制度在合寨村誕生並一路走來的歷史。
古樟樹下,鑄有五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這是當年選舉第一屆村委會的場景,中間那尊雕像就是我。”回憶起那段歷史,韋煥能表示依然歷歷在目。
38年前,河池市宜州區(原為宜山縣)屏南鄉合寨村果作屯村民韋煥能做了一件在他看來很平常的事——帶頭選舉産生“村民委員會”。
韋煥能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時選舉時,沒有投票箱,我們就用米筒代替;沒有印刷的選票,我們就拿老人用來捲煙的煙紙製作。”
韋煥能清楚地記得1980年2月5日這個日子。這一天,果作村民委員會在大樟樹下誕生。
當時,有一百多家農戶的合寨村果作屯有85戶派出了代表參與選舉。參加選舉的代表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産生了自治組織。有人提議:“城裏人叫居民,村裏的人不就是村民嗎?我們就叫村民委員會吧。”
“通過選舉,我全票當選第一任村委會主任。”韋煥能説。
村委會産生後,經過民主商議,果作村委會制定了村規民約。
“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的誕生有這樣一個背景:當時,生産隊成了空架子,失去了管理。耕牛被盜,林場樹木被砍,村民爭水爭地,公開聚賭,社會治安混亂。韋煥能主動站了出來,召集村民選舉村裏的管理組織。
在合寨村,今年70歲的韋煥能是致富帶頭人之一。他早些時候已告別土坯房,住進了寬敞的樓房。
38年來,韋煥能經歷過很多難忘的時刻。1999年底,他作為“新中國第一位村委會主任”被邀請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2007年,韋煥能更是登上“國際舞臺”,參加了在武漢舉行的“村民自治與新農村建設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頒布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作了發言。
從合寨村開始萌芽的村民自治制度,如選舉方法、村民議事制度、村務公開、年終報告制度等等,後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裏成為法條。
韋煥能説,近年來,當地政府號召村民大力發展桑蠶産業,這一産業成了村民的脫貧産業。村裏新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五保新村、村民自治文化公園,全村95%以上的農戶住進樓房,有的農戶還買了小汽車。
作為中國基層民主的先行者,合寨村還在努力成為深化村民自治的開拓者。在去年9月合寨村進行的第十屆村委會選舉中,為保障外出務工村民的民主權利,該村還運用手機、微信視頻等方式進行委託投票,約60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進行了遠端投票。
38年後的今天,合寨人更加珍惜手中選票。“我們希望用手中的選票選出一個能人,帶領村民在新時代開創合寨村新的發展。”韋煥能説。
結果,43歲的蘭峰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今年31歲的蒙頂傑,當選合寨村第十屆村委會主任。蘭峰曾長期在廣西柳州做房屋裝飾生意,也曾做過包工頭,2017年初返鄉;蒙頂傑27歲時結束在廣東務工的歲月返鄉創業,在村裏種植了20畝火龍果,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他比我有經驗,所以村民選他。”蒙頂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接下村委會主任重擔的蘭峰,正在利用村中的優質自然環境,招商引資和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援發展旅遊業,以帶動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在選舉中敗北的蒙頂傑也沒有閒著,他正在想方設法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火龍果種植面積,發展休閒農業。
“下一屆村委會選舉,我還要再次參選。”蒙頂傑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