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老物件展品前駐足,對比今昔生活,憧憬美好未來。本報記者 姜天驕攝
12月4日,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現場,參觀者絡繹不絕。從一張小小的糧票到一台紅燈牌收音機,再到網上商城的互動體驗區,展覽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觀眾們不時在各种老物件展品前駐足。
上海的半兩糧票展品前聚集了眾多參觀者。當時,憑票才可以購買一塊點心或一碗小餛飩,小小糧票見證了人民生活從全面短缺到日漸豐富的轉變。一群身穿校服的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邊看邊記,一位老師對學生們説:“民以食為天,吃得飽曾經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期望。而今天,國民的膳食結構從單一的吃飽,發展到既講究葷素搭配又注重粗細結合,食品更追求營養、健康。”
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的消費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展覽中,很多老物件勾起人們對往昔的回憶。一位觀眾指著一台紅燈牌收音機激動地説:“我家裏曾經有一台跟這個一模一樣的收音機,當時買到它別提有多難了!”而今天,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手機、汽車、電腦等耐用品消費從少到多、從低端到高端。為了吸引消費者,很多家電企業還積極拓展電子商務。展覽中,一張蘇寧南京無人店使用“刷臉支付”技術的照片,就反映出傳統家電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消費升級的嘗試。
改革開放40年來,服裝也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變得絢麗多彩。在服飾的變遷展區,數十件曾流行于過去40年間的服裝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北京市民張大爺指著一件藍色運動服説:“我們年輕的時候,要是有一件這樣的運動服,那叫一個神氣!”
而如今,人們的衣著早已不再顏色單調、款式單一,服裝講究多樣化,款式趨向個性化,製作強調工藝化,布料趨向高檔化。在展覽中,天貓魔鏡互動體驗能幫助觀眾完成海量服裝試穿,觀眾只需對著攝像頭拍一張照片,電腦就會自動生成全身虛擬形象來模擬試穿服裝的效果。完成試穿後,還可一鍵下單購買,十分方便。
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的住房水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覽中,一張柱狀圖顯示,1978年我國城鎮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僅為6.7平方米,到2017年增長到36.9平方米,增長了4倍多。家住北京豐台區的趙女士告訴記者,過去,她家5口人擠在一間26平方米的平房裏,冬天要燒煤球取暖,時刻要提防煤氣中毒。而現在,自己和街坊鄰居都住上了如同花園般的居民小區。“我們能有今天的好生活,要感謝黨的好政策!”趙女士説。
家住河北石家莊的馮先生和兒子專門乘坐高鐵來北京參觀展覽,一個多小時就能從石家莊抵達北京,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改革開放40年來,交通道路四通八達,不僅家用汽車步入尋常百姓家,居民出行還可以騎共用單車、叫網約車,出行更便捷。“等你長大,也許就進入無人駕駛時代了。”馮先生對孩子説,“你們這一代的明天會更好!”